我们的学习

分类: 230班的欢乐时光 |
开学两个多月,双减政策实施开始的两个月,大家都在找各自的节奏。孩子们没有考试了,老师在课堂上要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把知识学扎实?回家作业要如何设计,让孩子既能够巩固当日所学,又不至于任务过重?
在家庭中,如何利用空余出来的时间,开展有益的家庭活动,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要如何找到一个家庭关于教育的信念,寻找到实现这种信念的正确方法?
这些,对双方都是一种极大考验。
孩子们依然快乐着单纯的快乐。没有考试了,他们暂时也并未感觉有太多的不同。在学校里要完成这一天的大部分作业再回家,对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这个时候,是不是有足够的专注力,对自己的学习是不是有主动的学习状态,就体现出来了。
有些孩子,哪怕在学习一天之后,也能够在托管的时间里迅速安静下来,然后按照各种不同的科目,安排好时间,完成好当天的作业。
有些孩子,在托管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把握时间,经常是拖拖拉拉,这里摸一下,那里看一下,一会儿被外面的声音吸引了,一会儿玩自己的小零碎去了。经常要老师催,甚至老师催也很难完成好。不难想象,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是如何进行学习活动的。也难怪家长看着糟心。根源在哪里呢?
我想,一定有各种不同的家庭情况,但是也可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生活里包办太多,安排太多,不仅是学习,或者说,之前根本与学习无关,而是其他的方面。安排太多了,孩子失去了自主性,也没有了自己合理安排一些事情的机会,于是,迁移到学习中来,就表现出了“不喊不做”的状态。
家庭生活没有规律也会导致孩子的习惯养成不好。放学回家,是不是在固定的时间吃饭?是不是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是不是在固定的时间洗漱休息?这些都是很基本,但是也很重要的习惯养成条件。一个经常被打乱生活节奏的孩子,学习习惯养成不会太好。
学习活动安排质量如何,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一个只靠在家里做练习题来度过学习时间的家庭,很难养育出学习有主动性的孩子。这是一个很细致、很复杂的系统,有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提供了优秀范例,如果能够用心去选择,落实到自己的家庭教育生活中去,那孩子就能够养成好的习惯。
双减政策实施了,是不是家庭不要管孩子的学习了?当然不是!
对孩子学习任务完成度的关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丝都不能放松。双减政策,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把重力都压在孩子身上,要用适用孩子发展的方式来培养优秀的孩子!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只靠吼吼喊喊就能出好结果的事情,这个是我们每一个作为教育者、父母都要明了的事情。
在责怪孩子没有达成目标的时候,更多的思考应该放在:如何针对孩子的不佳习惯进行内部调整,以帮助到孩子。
这才是双减政策下急需解决的事情。
语文的学习近况:
1、 语文课文已经学到第五单元。
2、 继续坚持好每日阅读课外书。
3、 多读语文书,及时做好预习和复习。
大家的困惑:孩子课外书也在坚持读,可是习作水平总是不见提高,为什么呢?
今天看到一位妈妈在作业本上留言给我,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
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是好习惯,也有益于孩子的语文成绩,但我们绝不可能把孩子扔到书堆里,就认为能够收获到一个写作小能手。
可是现在大语文时代,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和语文写作能力,是必要通过看课外书的方式,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提升不了写作能力呢?
我们可以简单的从阅读材料的选取与“分级”进行分析。
阅读材料的选取:我见过不少家长因为想培养学生看课外书的习惯,对课外书籍的选择全凭学生喜好,对阅读材料不做筛选,然而有些书籍对学生来讲,阅读之后毫无营养。例如小学生偏好故事性强的故事或小说。关于故事书或小说,要家长们自行判断,书籍中语言是否精练,遣词造句是否严谨。句子精练或严谨并不一定是要有许多的修辞手法或者好词好句。而是看文章是否文从字顺,是否生动。
如果孩子看的故事书语言描述特别简单,即便吸引了孩子,也仅仅是因为故事本身离奇。孩子阅读之后也许能开阔视野,但对于写作,帮助并不大,所以关于故事类书籍、文本,可以采取略读或浏览。
阅读材料的分级: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孩子的年龄和语言基础势必要考虑,什么阶段该阅读哪些书籍。
在新课标公布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单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书籍多为图文绘本;三年级之后,书中多为文字,偶尔穿插图片;五年级之后阅读书单除了故事和小说之外,还新增了散文。
所以,给孩子挑选阅读书单时,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处于什么阶段,适合孩子看的书籍有哪些。
还有就是从孩子是否具有观察力方面进行分析。
小学语文作文,最常见的体裁是记叙文,需要学生细腻的观察才能写好。很多学生之所以写不好作文,都是因为对周围生活观察很少,而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想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父母需要多花费心思。
很多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就像记“流水账”,很有可能就是他从生活中抓取的就是流水线,忽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写作文时自然也不能很好的将细节呈现出来。
最近布置了近一个月的“观察日记”,有孩子仅仅只是观察到了大蒜长高了,从几毫米长到了几厘米,每天都只看到了大蒜苗在长高,它在长高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呢?它的样子有了什么改变呢?孩子并没有去留心观察,所以写的文章只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它长高了。
当然更多的孩子观察到了它的变化过程,然后将它们记录了下来,文章自然就生动多了。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什么才是能够提升孩子写作能力的有效阅读。
1、从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3、从阅读中获得写作方法
例如:《麻雀》一文,我用这篇课文,抽取文中和写作有关的信息,我予以转化,让孩子在这样的文本学习中“得法”。这篇文章重在告诉我们叙事的序列,比如说“六要素”、按一定的顺序,这节课更看重的是让孩子从世界经典的屠格涅夫的《麻雀》中,去抽取如何“写清楚”的写作要义。文中,专业的猎人带着专业的猎狗去打猎的路上,如果顺便再获取一些猎物,那不叫锦上添花吗?而正是因为一种爱的呼唤,一种爱的点燃,一种爱的召回,让屠格尼夫这样一个猎手在那关键时刻燃起爱的火种,他知道这样的爱我是不能去剥夺的,于是带着猎犬离开,于是他回家以后他提笔写下了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我们错过生活中多少这样生动的细节,只因我们在情怀,在格局,在爱的锤炼上我们还有很多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之所以平庸,而屠格尼夫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这篇文章在写作技巧上有多么的高深,描写上有多么的细腻,其实也并不觉得,有多么的过人之处。但如果孩子心中有爱,有自己的思想又很乐意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文字背后的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