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长大
(2021-03-10 17:16:12)分类: 230班的欢乐时光 |
进入三年级,集体应该已经基本构建,班级也应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团队氛围。我们的230,也是一点点在稳步向前,更多的孩子呈现出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势!
但如果细细地来看,很多东西还需要更有力地撬动和改变,而只有这样,后面才有可能前行更加稳健。
从行为习惯来看,有些东西不是孩子们固着,而其实是我们大人自己没有更好的意识和觉察。
在我的工作经验中,一般老师说过的事情大多会相信并执行。但在我们230,很多事情都会留着尾巴,不论我在博客中怎么说。
如带电子产品,像手表电话的问题。我们就这么大个校园,反复强调有事情办公室有电话,还可以找我打电话。但到现在,还是有孩子带这个电话手表,昨天还看到孩子举着手在走廊上跟谁在打电话。有时候,我做专项教育的时候,电话手表还会响起来……
比如按时上学的问题。开学到现在先后有三个孩子迟到。今天有一个孩子直接睡到9点才起床,可能父母也睡熟了,都忘记要给老师请个假。因为怕老师责备孩子,也为孩子撒了个慌。除了周一早7:50到校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8:00到校,8:10开始早读,有两个孩子总是很晚到,几乎就没有参加过晨诵。早晨,舒舒服服地到达学校,按时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晨诵,一起认真开始一天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个稳定的作息时间,应该是会更利于学习和成长的!
比如说玩具和零食。昨天一个孩子带了糖果,几个孩子围着吃,看到我,就散开了。等我上课的时候,那个包装袋就丢在孩子的座位间。还有玩具,比如水晶泥。我跟孩子们做了约定的。其实偶尔带个玩的东西,我也不愿意禁止,毕竟课间孩子可玩的不是很多。但前提不要带那么多,不要影响课堂。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家要有时间和机会玩。如果孩子充分地玩了,就不会躲在抽屉里玩了。而吃的东西,早餐一定吃好,零食不吃,一点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带来,有可能影响课堂纪律,有可能影响教室卫生。那我们可否给孩子一些限制?
这些,都是一些“尾巴”,而这些“小尾巴”不仅影响到孩子个人的情绪状态,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到集体更好的前行。
是孩子,总会有反复,但如果学校和家庭有一致的面对,孩子才有可能有更稳定的好习惯!
陪伴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需要智慧,其实更需要的是坚持做好一个状态!
有时候看看孩子们,真的觉得他们可爱极了,今天专项教育的时候,特别表扬了一批孩子。
胡轩城:数学《能力培养与测试》已经搬至图书角,崭新的书本已经包好了封页,胡轩城看到了,主动提出来:“老师,我能够帮忙分发《能力培养与测试》吗?”然后一本一本分发到了每个孩子的桌上。
祝昊天:前天,学校播放广播,每班需要选派五名学生去保管室领取所有的《能力培养与测试》。我正准备进教室通知孩子们,遇见祝昊天、谭皓睿、周俊儒、成养怡已经主动将它们搬回来了。
张景开:刚刚准备放学,孩子们陆陆续续从科学教室回到班级。有一个男生看到教室后方有些脏,问了一句:今天哪组扫地啊,后面怎么这么脏。这句话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张景开进来了,自己走到卫生角,拿起扫帚和撮箕默默地清理干净了。
罗鸿日:孩子们在走廊上玩耍,罗鸿日的钢笔掉落在地上,一个六年级哥哥故意踩上一脚,另一个哥哥将笔筒捡起,把它扔了出去。罗鸿日和他的几个好伙伴跟随几个哥哥,知道了他们是哪个班的学生,然后及时报告老师。孩子已经学会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的事件,也会选择合理方式去解决问题。
曾泊与:准备放学了,孩子们整理书包奔向雨伞储存处拿取雨伞。有些孩子心里只装着自己,将别人的雨伞扔置一旁,只为找到自己的雨伞。有几次都看到大框旁散落着几把雨伞。刚好曾泊与看到了,一个人站在大框旁,将散落的雨伞一把一把整理好!
陈沫霏、袁千雅:两个孩子是好朋友,平日生活中也是互相照顾着。昨日陈沫霏吐了两次,袁千雅一直在她身边照顾她。今日袁千雅也有些不舒服,陈沫霏忙了报告老师、联系家长。同学之间嘛,就应该这样互相照顾。
真的,看着看着,孩子们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