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ityreader
cityreader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5,610
  • 关注人气:1,0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失落空间》———LHY

(2017-11-20 18:30:39)
标签:

城市

建筑

历史

文化

分类: 17晓伟/涵意

《寻找失落空间》是美国城市设计教育家和实践家罗杰·特兰西克为城市设计师和学生所著。原版于1986年出版发行,本书也以此为时间节点,叙述总结了此前六七十年中,设计上的思想风潮和城市中的更新运动给城市空间造成的改变和影响。针对此问题,作者首先引出“失落空间”的定义和成因,并回顾历史典范,提出“硬质空间”和“柔质空间”两种做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即“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结合以案例具体阐述。最后作者总结提出整合的设计方法,设计者既需要深刻理解场所时代的性格,也要有综合应用设计理论的方法的能力。

 作者简介

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城市设计教育家和实践家,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设计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和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学(Chai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持工作。专业领域是美国,斯堪的纳维亚,意大利和巴拿马的空间设计制作,理论与美学以及国际惯例。1970年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任教;1982年以来,在康奈尔大学任教,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景观建筑学课程(Cornell Univers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教授。

 框架结构

《寻找失落空间》———LHY

内容概述

·失落空间

作者将失落空间定义为令人不愉快的、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作者总结出5个引起失落空间的原因:1.对汽车的依赖,带来大马路和停车场在城市环境中盛行;2.现代主义运动推崇建筑物孤立的存在,对街道、广场、公园等室外公共空间持否定或忽视的态度;3.用地区划和城市更新以功能来取代空间秩序,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4.公共空间私有化,使得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整合化被破坏;5.土地用途改变,使城市核心区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和未充分利用的空间,也是失落空间形成的最终主要原因。这些问题或是历史遗留,或是设计师理论与实践的不当结合,但对于城市设计者,失落空间同时也是一个改造城市、填补空间阻隔、发掘城市资源的绝好机会。

在对失落空间进行再设计时,作者的态度是提倡政府、公众和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制定空间设计原则并进行监督和维护。城市设计的专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脉存留,应当是权衡而非绝对取舍的态度。在建筑孤立、空间衰落的时代,作者强调“比汽车的行驶和停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城市街道和广场能够再度成为社会交往的空间”。

 ·功能主义与城市空间

20世纪20年代欧洲城市盛行的功能主义运动,追求“一切从零开始”的做法,发展处快速、经济和国际风格的特征。其中以德国包豪斯学派、荷兰风格派和勒·柯布西耶领导的法国城市设计运动三个主要运动思潮为主导。这些运动以社会理想主义关注百姓的思想为基础,认为祛除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装饰能够使社会和个人得益,因此倡导祛除所有形式上的装饰和过渡,强调表现功能的美。而这样做法的极致则是导致了私有领域之外的社会互动的缺失,忽视了城市传统形态中连续流动的外部空间特征。

而后在20世纪50年代,新一代的建筑师开始对功能主义建筑物孤立的思想提出反思和批评,意识到现代主义者在城市空间中无法满足人性需求和人类活动。文丘里指出“现代运动所创造的大多数城市外部空间都是发散的,或是与外在环境完全隔绝的失落空间”,柯林·罗提出“城市质地的困境”现象,即建筑随意摆布对城市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传统肌理造成破坏。

20世纪城市外部空间的发展历程中,设计师在追求适应新时代的技术和方法,但同时却抛弃了历史的精华。对空间设计的理解不仅是在当下和未来,也要回顾历史典范作为设计理论,进行反思。

 ·城市空间的历史典范

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与现代的城市空间案例研究,区分出了两大类空间类型:“硬质空间”和“柔质空间”。借由历史前人提供的经验灵感和批判,对现代城市空间的再设计提出建议。

“硬质空间”是指由人工界面、铺装材质或空间视觉焦点营造出的具有围合感的社交开敞空间,主要包括确定边界围合的三维立体构架,材料、纹理等组合的二维平面形式,及空间中的实体布局。在硬质空间的案例中,作者强调围合感,是成功的城市空间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需要将外部空间作为建筑的延伸进行整体设计。

“柔质空间”是指非建筑形态的空间类型,它不需要硬质空间一样如此明确的边界,是以自然环境为主导的休憩娱乐空间。它包括人性空间、乡村空间、公园化空间和象征性空间。柔质空间虽然没有建筑实体的围合,但并不属于失落空间,它们是以柔质的景观作为空间限定和特性,积极填补建筑之间的空隙,与城市空间形成对比。

 

城市通常都把重点放在了硬质空间上,但设计师通常也要在柔质空间中寻找灵感,将两种空间形态结合起来去适应和服务于环境。

《寻找失落空间》———LHY

·空间设计中三种研究方法

在现代空间演进研究和历史典范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了有关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图底理论是通过建立空间秩序来明确城市结构的空间图示,能很好的界定城市肌理,利于空间秩序的组织,但它停留在静态导向和二维空间的概念;连接理论核心在于研究连接不同元素之间的“线”,并将它们组织成一个联系系统网络,来创造空间组织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而场所理论较之前两者更进一步,它关注人的需求和对历史、文化的回应和理解,空间需要被赋予文脉才能成为场所。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在城市设计中要将以上三者叠加,对不同城市整合而针对地利用。在第五章所研究的四个实例中,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这三种理论有各自侧重的运用。

 总的来说,城市设计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在经验上需要回顾历史经验并结合当下现实作出调整;参与城市设计的除了设计师,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把控和公众的需求反应;同时设计方法上需要将多种理论整合提炼,也就是最后一章提出整合的城市设计的方法,作者的观点是“面对城市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痼疾,不是只有消除一切推倒重来才能解决,城市设计者必须像外科医生或者技工那样,修理城市中各种各样坏掉的部分”。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建设同样引发了诸多如书中提到的城市空间问题。快速、经济发展与文脉、肌理存留的冲突下,城市的困境或许无法由简单的拼贴缝补来解决。并且对于不同文化,空间失落与否没有唯一评判标准。书中作者提到在传统商业街中,原本应由建筑限定出的交往空间被商业的广告牌所湮没,作者提出“传播文化价值的应当是空间而不是那些招牌”。而在一些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招牌亦可能是文化特征的一部分。城市空间的活力是由人的活动所营造,而居民活动强弱则很大程度地与对场所的归属感认同感等有关,因此空间设计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笔画涂抹。如作者所说,在当下城市设计中,设计师、政府和民众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任何的一方的一锤定音之见都会带来认识的局限,城市公共空间的生命力,应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责任。

 拼贴画

《寻找失落空间》———LH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