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2017-05-01 17:07:24)
标签:

读书

分类: 16会通/晨至/林东/世礼

作者简介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胡塞尔(1859-1938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德国犹太人,著名作家、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同时也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185948日出生在奥匈帝国摩拉维亚(Moravia) 的普罗斯尼兹。1938427日因肺炎逝于德国弗赖堡。

    胡塞尔去世后留下大量的手稿和注有眉批的藏书。胡塞尔的手稿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胡塞尔自己决定出版的手稿;一类是讲座手稿;一类是研究手稿,是胡塞尔在思考问题时做的笔记。

   《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五次讲座的讲稿。1926年,由其助手把这份由速记方式写下的讲稿译成一般文字,尔后胡塞尔在上面作了修改和注释,准备出版。可以说,该书既是第一类,又是第二类。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三个阶段——一:1900年,《逻辑研究》,描述现象学;二:1913年,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先验现象学; 三:1918年,《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时间现象

   《现象学的观念》标志着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即由描述现象学向先验现象学的转变。

   《现象学的观念》只是一部导论性的著作,也是胡塞尔思想的总纲。胡塞尔在其中只是大致阐述了现象学的进程,许多具体问题并未展开。

目录

第一讲:现象学与自然科学

第二讲:第一认识

第三讲:纯粹现象

第四讲:一般之物

第五讲:时间领域

内容

第一讲  现象学与自然科学

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

两种科学               两种思维

自然科学               自然思维

哲学科学               哲学思维

自然思维对认识可能性的问题漠不关心,认为事物被自明的给予的。

自然思维的机制:已知经验—未知经验;个别—一般—个别;弱理由让位于强理由;因果律与矛盾律。

认识的可能性认识的切合性

背谬:人们运用自然思维来解释认识的可能性问题,随时以矛盾或背谬告终。

怀疑的产生:认识都是主观的体验;一切非我只不过是现象;认识只是人的认识,并束缚在人的智力形式上,无法切中物自身的本质。

认识论: 力图对认识的可能性和切合性问题采取科学的态度的做法

认识论的任务:

消极任务:批判自然反思陷入的谬误。

认识论有能力进行认识批判,以正确的和彻底的方式解释自然科学关于存在之物的成果。

认识批判的方法是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是一般的本质学说,关于认识本质的科学也包含在其中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是为了解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为自然认识提供基础和说明。

理性批判:  ≠否定理性    =完善理性

研究范围:前理性阶段、主体意识之内

哲学要与自然科学划清界限,使哲学处于一种全新的维度中形成新的出发点和新的方法,使之与自然科学的方法区别开来。漠视自然科学的方法使之毫无用处。

 思维的形态是被给予我们的。思维的明证性,认识批判的第一出发点。

以模糊的方式谈论思维的形态,那么这种模糊的现象当然只是被给予,并且绝对的被给予。

   意识的内在,最初的绝对被给予。

第二讲 第一认识

悬置存疑:在认识批判的开端,对一切包括人自身的自我,都需存疑搁置。

必须提出某种认识,把这种认识设定为第一性的认识。这种第一性的认识绝对不能包含任何模糊性和可疑性。

笛卡尔普遍怀疑论:对我来说没什么是可靠的,一切都是可疑的。

寻找悬置剩余,也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东西——第一性认识。

突破口:怀疑本

中止判断——“我怀疑我怀疑”的悖谬

超越与内在:思维的存在是内在于认识的,而自然认识是超越的。

内在反映客体,这就是一种超越

认识的可能性最大障碍是认识的超越。

两种内在                                     两种超越

实在内在 (被给予性)                实在超越(一般科学)

一般内在 (直接明证性)            一般超越

排除一切超越的知识,回到最本质的直观中。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第三讲 纯粹现象

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

一种绝对的、不提供任何超越的被给予性。

胡塞尔认为:

    思维表现这一个绝对内在的被给予性领域,在对纯粹现象的之直观中,对象同样被给予。

明证性概念在胡塞尔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整个哲学都建立在这种明证性的基础上的。

胡塞尔的明证性就是指明晰、无疑的直观本身。对明证性的理解,胡塞尔与笛卡尔基本上是一致的

两种客体                       两种明证性

纯粹现象(超越知觉)           现象学的明证性(绝对的被给予)

心理学现象                     感觉论的明证性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任何心理体验在现象还原的道路上都与一个纯粹现象相符合,这个体验的内在本质是绝对的被给予性。

我必须内在的并且直观的在纯粹想象中、在纯粹“意识”中研究它,它的超越是可疑的;只要它是超越的,那么与之发生联系的对象对我来说就不是别给予的。

确立了对象又如何?

 胡塞尔认为:与超越之物的联系在纯粹现象之中仍然具有某种可把握的东西,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对它意指,仍然是现象学的内在特征。

 研究内容:不仅研究超越自身的意指的意义,同时还研究可能的有效性。

所有像个别思维一样通过明白清楚的感知而被给予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利用。

 一个被还原的一般现象的被给予性是一个绝对无疑的被给予性。

第四讲  一般之物

1907年以前,胡塞尔已经把一般性包括在自己的研究中了。

    胡塞尔对两种内在的区分,不仅把现象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一般性,而且扩展到了认识对象。把对象包括在现象学研究领域之中。

  现象学不仅可以利用实在内在,而且所有的绝对被给予性。所有纯粹现象构成意识。

 意识不仅具有实在内容即意识活动和感觉材料,还包括意象内容即意识对象及其被给于方式。

 认识体验具有一种意向,这属于认识体验的本质。对象在显现过程中具有某种被给予性。

一般性的扩展意味着意向对象的扩展。 实在内容因人而异而意象内容则具有共性、一般性。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永恒的赫拉克利特现象河流
    个人的纯粹现象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意向。一个个零碎的把握零碎的现象既无必要业务可能。只有本质直观的抽象。

永恒的赫拉克利特现象河流
    个人的纯粹现象并不能满足我们的意向。一个个零碎的把握零碎的现象既无必要业务可能。只有本质直观的抽象。

明证性:就是直观的、直接和相应的自身把握的意识。意味着相应自身的被给予性。

   同一现象不可能两次出现,而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现象,他们通过意义相统一。

   现象学还原:将被意指之物还原到绝对被给予性。

给认识以意义的基本标准。

  直观在内心知觉领域进行,被给予性与客观科学在明证性中区别。   

第五讲 时间领域

胡塞尔描述了所发现的纯粹意识的总构造。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还应当研究各种具体的意识,如知觉、想象、回忆,以及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判断、评价等等现象,考察知觉现象、想象现象、回忆现象的构造。

    本讲大致描述了现象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时间意识的构造。

    具体意识分析工作是繁重而艰巨的。

 本质在时间中构造自身。

时间性的现象一般性由连续的过程体现,每一节点不能展示一般性。

  任何思维现象都具有其对象性格关系,并且任何思维现象实在内容。另一方面,它具有其意向对象。这对象根据其本质形成的不同被意指为是这样或那样被构造对象。

   实在的物处于空间的场中,意向内容也处于时间的场中。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事物不是思维行为,但却在这是为行为中被构造,在它们之中成为被给予性;所以它们在本质上只是以被构造的方式表现他们是何物。  

    对象在认识中构造自身,呈现出各式基本形态,并相互依存。

  只有在这种联系中。客观科学的对象,首先是实体的时空现实的对象才构造自身,这一构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个上升的过程中进行。

 胡塞尔认为内在性的时间是由原初的获得印象的行为、回忆的行为和展望的行为构成的。是直接自明的意识的行为。

胡塞尔强调:“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小结

 胡塞尔在本书中大致阐述了“认识现象学”的目的、任务、方法和研究领域。

认识现象学是指理论理性批判。“它构成一般现象学的第一和基本部分。”

目的:解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为自然认识提供基础和说明;

任务:对意识的本质分析和本质研究,把握意识的本质规律;

方法:想象学还原之中的直观和本质直观。

研究领域:全部纯粹意识。

    如何正确评价胡塞尔的认识现象学和一般现象学尤其是它事物构造的思想?

拼贴画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真实而荒诞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