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标签:
读书 |
分类: 16会通/晨至/林东/世礼 |
作者简介
胡塞尔(1859-1938)
三个阶段——一:1900年,《逻辑研究》,描述现象学;二:1913年,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先验现象学; 三:1918年,《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时间现象。
目录
第一讲:现象学与自然科学
第二讲:第一认识
第三讲:纯粹现象
第四讲:一般之物
第五讲:时间领域
内容
第一讲
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
两种科学
自然科学
哲学科学
自然思维对认识可能性的问题漠不关心,认为事物被自明的给予的。
自然思维的机制:已知经验—未知经验;个别—一般—个别;弱理由让位于强理由;因果律与矛盾律。
认识的可能性,认识的切合性
背谬:人们运用自然思维来解释认识的可能性问题,随时以矛盾或背谬告终。
怀疑的产生:认识都是主观的体验;一切非我只不过是现象;认识只是人的认识,并束缚在人的智力形式上,无法切中物自身的本质。
认识论: 力图对认识的可能性和切合性问题采取科学的态度的做法
认识论的任务:
消极任务:批判自然反思陷入的谬误。
认识论有能力进行认识批判,以正确的和彻底的方式解释自然科学关于存在之物的成果。
认识批判的方法是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是一般的本质学说,关于认识本质的科学也包含在其中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是为了解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为自然认识提供基础和说明。
理性批判:
研究范围:前理性阶段、主体意识之内
哲学要与自然科学划清界限,使哲学处于一种全新的维度中形成新的出发点和新的方法,使之与自然科学的方法区别开来。漠视自然科学的方法使之毫无用处。
以模糊的方式谈论思维的形态,那么这种模糊的现象当然只是被给予,并且绝对的被给予。
第二讲
悬置存疑:在认识批判的开端,对一切包括人自身的自我,都需存疑搁置。
必须提出某种认识,把这种认识设定为第一性的认识。这种第一性的认识绝对不能包含任何模糊性和可疑性。
笛卡尔普遍怀疑论:对我来说没什么是可靠的,一切都是可疑的。
寻找悬置剩余,也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东西——第一性认识。
突破口:怀疑本
中止判断——“我怀疑我怀疑”的悖谬
超越与内在:思维的存在是内在于认识的,而自然认识是超越的。
内在反映客体,这就是一种超越
认识的可能性最大障碍是认识的超越。
两种内在
实在内在 (被给予性)
一般内在 (直接明证性)
排除一切超越的知识,回到最本质的直观中。
第三讲 纯粹现象
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
一种绝对的、不提供任何超越的被给予性。
胡塞尔认为:
明证性概念在胡塞尔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整个哲学都建立在这种明证性的基础上的。
胡塞尔的明证性就是指明晰、无疑的直观本身。对明证性的理解,胡塞尔与笛卡尔基本上是一致的
两种客体
纯粹现象(超越知觉)
心理学现象
任何心理体验在现象还原的道路上都与一个纯粹现象相符合,这个体验的内在本质是绝对的被给予性。
我必须内在的并且直观的在纯粹想象中、在纯粹“意识”中研究它,它的超越是可疑的;只要它是超越的,那么与之发生联系的对象对我来说就不是别给予的。
确立了对象又如何?
所有像个别思维一样通过明白清楚的感知而被给予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利用。
第四讲
1907年以前,胡塞尔已经把一般性包括在自己的研究中了。
一般性的扩展意味着意向对象的扩展。 实在内容因人而异而意象内容则具有共性、一般性。
永恒的赫拉克利特现象河流
永恒的赫拉克利特现象河流
明证性:就是直观的、直接和相应的自身把握的意识。意味着相应自身的被给予性。
给认识以意义的基本标准。
第五讲
胡塞尔描述了所发现的纯粹意识的总构造。
时间性的现象一般性由连续的过程体现,每一节点不能展示一般性。
胡塞尔强调:“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
小结
认识现象学是指理论理性批判。“它构成一般现象学的第一和基本部分。”
目的:解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为自然认识提供基础和说明;
任务:对意识的本质分析和本质研究,把握意识的本质规律;
方法:想象学还原之中的直观和本质直观。
研究领域:全部纯粹意识。
拼贴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