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2015-08-07 16:15:06)
标签:

佛学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内求心境,故而能够在内求中净化心灵;愚人外求事相,故而任是非名利玷污灵魂。争罪的人,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争理的人,心情越来越郁闷烦躁。久而久之,争理的人,心烦气燥,从心生病;而争罪的人,心境清宁,身心愉悦。

《三 季人》的故事,据说是与孔子的某位弟子的有关:相传孔子的这位弟子,平日里最喜欢与人争论,一天他去拜访孔圣人的时候,在圣人家门口遇见一个穿着绿色衣裤 的小童,小童拦住他问道:听说你的老师是孔圣人,那么你的学问应该挺好的,我现在想请教你一年有几个季节?回答出来了,我给你磕头,错了,你给我磕头,弟 子想了一下说:四季。童子说:错了,三季!弟子就奇怪了:明明是四季,怎么到你这就三季了?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了,然后童子对圣人说:圣人, 你来评评理!一年到底有几季!圣人打量了一下童子:三季。童子高兴的要弟子磕头,然后走了。弟子不解,遂问师傅:师傅,您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四季,为何今 日却说三季呢?

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那里知道冬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师傅的教诲。

关 于四七二十七还是四七二十八的争论故事, 两个人争论,一个说四七二十七,一个认为四七二十八。 两人到了县官那里,县官把认为四七二十八的那个人打了一顿。 这个人不服,县官说:那个人都认为四七二十七了,你和他争论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即使打死他对他也没有什么帮助,但是我打你就会让你记住不要再和这样的人争 论了。

王蒙认为:正确的主张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宣讲的,在宣讲没有意义的时候,更正确的做法其实是保持沉默和静观,也就是保持无为。


相关文章

  关注微信号ticesmall查看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