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哪些?

(2011-05-20 08:37:34)
标签:

冬病夏治

糖尿病

健康

分类: 家庭保健
冬病夏治的疾病有哪些?
夏季宜治糖尿病

  医学研究认为,人体血糖水平与季节有密切关系。一年之中,冬天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而夏天相对较低。从病理生理学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夏天胰岛素分泌较多,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也增高;二是夏天活动量较大,代谢功能加强,消耗量较大。
  根据人体与季节这一变化规律,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一致认为,夏天是降血糖的最佳时机。按“顺水推舟”的原理,利用夏天具有天然降血糖的特点,强化治疗,可促使轻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重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能够改用口服降糖药。如果能达到上述效果,则对以后控制病情,进一步改善病情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持续高血糖,并由此而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果利用夏天具有天然降血糖的特点,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于正常水平,对进一步维持疗效,加强患者治疗信心,都大有好处。
  值得提醒的是,夏天虽然血糖水平较低,但糖尿病患者却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相反,必须经常用药,有时甚至还可稍加剂量,即采取“推波助澜”的方法,使血糖降至正常。待血糖水平降至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减药。当然,即便是可以减药,也必须与医生配合,不能骤然停药,以免发生意外。
  夏天强化治疗糖尿病,也符合祖国医学“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除使用降糖药外,还特别注意“益气养阴”。
    夏治,说的是趁疾病的发作缓解期进行辩证施治,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预防冬病的复发,或者减轻发作程度,称之为夏治。中医认为,夏天的阳气旺盛,通过治疗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

    几种常见病的夏治方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有内服汤药、中成药、内服药茶、内服药酒,食疗,药膳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药浴疗法、膏药疗法,药熨疗法,热敷疗法,湿敷疗法,熏蒸疗法、推擦疗法、艾灸疗法,针刺疗法,耳压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体育疗法,每种冬病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专家在这里向市民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冬病夏治方:

    哮喘:可采用内服粉剂和敷贴的方法。

    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两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或减轻发作。而采用白芥子、细辛等四五种药物,碾成细粉,用姜汁或蜂蜜调和后制成钱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背部、肺俞、定喘等穴位上,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有温阳活血、定喘通络,控制哮喘发作等作用。

    胃病:冬病夏治用吴茱萸10克,碾成细粉,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砂布或胶布固定,12个小时换药一次,可以连用一周,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另外,可以用艾条自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连用两周。

    慢性结肠炎:可以在夏季食疗。用苡仁米50克,莲子15克,山药20克,红枣5枚,芡实粉15克,煮成粥或者粳,当点心食用,可以连服一个月,可以健脾、止泻、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自己在家可否随意敷贴?

    冬病夏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首先,贴敷时要辨证取穴,要根据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确定贴敷的穴位,不能单纯地固定几个穴位一贴了之。其次,药物要合理配方、由专业人员炮制、密封保存,以免影响贴敷效果。再次,贴敷时要由专业医师操作,认准穴位贴敷才能有好的疗效。最后,贴敷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吸收能力、耐受性不同,贴敷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

    敷贴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提醒读者,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敷贴期间应戒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专家提醒读者,皮肤溃破过敏、内火较重容易口腔起溃疡的人不适宜参加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敷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起水疱皮肤感染。另外,贴敷后不宜去空调房,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冬病夏治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
------------------ 更多精彩文章-----------------------

哪些疾病夏季治疗可事半功倍?

儿童4种常见冬病宜夏治

有眼病吃大蒜到老易视力下降

冬季洗澡过频宜得干燥性皮炎

冰毛巾解决三皮肤问题

枸杞虽好不是人人适用

男性更年期有哪些表现

对食用油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癌症

七招帮你治疗手脚冰冷

怎样吃黄瓜才更健康?

如何改善老年男性性欲衰退

皱纹生长部位暗示你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