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翠螺山

标签:
四年级育儿 |
分类: 我的四年级——小学阶段 |
盼呀,盼呀,我们终于盼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我和陈希越准备去登翠螺山,感受一下与城市里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但是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冒着雨行走着,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了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冰冰的,很是凉爽。
进了采石矶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绿,因为今天下了一场雨,所以树木显得更加郁郁葱葱,小草显得更加的娇嫩,小草上粘满了许多珍珠般的水珠。我们走过了小桥,就来到了一 片水杉林。水杉树高大挺拔,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一排排,一列列,像排列整齐的士兵,它们的根插在深三米的水里,因为水杉树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碧绿的湖水映衬着水杉树,水杉树可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啊!穿过了水杉林,就来到了翠螺山的山脚下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我这就来领略一下自然风光啦!
“哼哧哼哧”上山可真累呀!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次我一定要坚持下来。我们一边爬山一边欣赏山上的风景,苔痕上阶绿,两旁的树木枝干交错,鸟儿在树木之间穿梭,还发出“叽叽喳喳”的好听的叫声。雨点打在树叶上,“滴滴答答”,像悦耳的琴声。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空气中还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比城市里汽车的尾气和工厂里的烟雾好闻多了。“咦?那边的石阶怎么那么的倾斜?我瞧瞧去!”我心里想着,奔了过去。“哇!”我惊叫道。那里是临江台,从那里俯视,可以清楚地看见长江水犹如白缎般的向东流去。再眺望远处,那里水天一色,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一条白色的水平线,雨水滴落到长江水面上,扩散出一道道水纹,还发出“哒哒”的声音。我因为好奇才来到了临江台,却没想到能领略到这么壮观的风景。
我们已经来到了半山腰,一鼓作气继续往上爬。因为今天下着雨,所以游客很少,我们无人阻挡,走得很快,走过了古栈道,越过了铁索桥,穿过了三元洞,继续攀登翠螺山了。
天色昏暗,马上就要下大雨了,我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爬上山顶,风雨无阻。
我们来到了一个“大鼓包”前。咦,这是什么地方呀?原来是李白衣冠冢,李白衣冠冢高2米,周长40米,别看它表面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土包,这里面可承载着一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李白的足迹和他的历史。
再往上爬,我们筋疲力尽,竭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山顶,山顶有一座三台阁。三台阁是翠螺山的制高点,它始筑于明代崇祯年间,毁于战争,后人重建而成。我站在阁楼上,居高临下,俯瞰下方,山下云雾迷茫,只能隐隐约约看见船上的灯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刘禹锡的《望洞庭》中的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此时的翠螺山不也正是点缀在长江上的一枚青螺吗?
虽然站在三台阁上四面观景,景色壮观,但是我们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上山不比下山难”,果然如此,由于下过雨,所以台阶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我们小心翼翼地象螃蟹般横着下着石阶。此时天气比上山时更加昏暗,我们的心情也比上山时胆怯,就这样,我们小心地走着,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到了采石矶公园的大门口了。
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在雨中登上了翠螺山,领略了它的风姿,我明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同时也了解了家乡的风景,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文采。这些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了!
http://s14/mw690/4ec9e46egde3b5ecc930d&690
http://s14/mw690/4ec9e46egde3b620fd66d&690
http://s14/mw690/4ec9e46egde3b6446245d&690
http://s15/mw690/4ec9e46egde3b66848cfe&690
http://s9/mw690/4ec9e46egde3b68924928&690
http://s10/mw690/4ec9e46eg0ae522f95cd9&690
http://s7/mw690/4ec9e46egde3b716e3696&690
http://s13/mw690/4ec9e46egde3b73cb498c&690
http://s12/mw690/4ec9e46egde3b750b81cb&690
http://s12/mw690/4ec9e46egde3b76c269eb&690
http://s6/mw690/4ec9e46egde3b782747b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