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秦咢生、周树坚门下《爨宝子碑》专题展

分类: 魏碑笔法 |
“秦风”——秦咢生、周树坚门下《爨宝子碑》专题展
https://w5.sanwen8.cn/mmbiz/chuBia9E8Zlcr5srMHqibmQ8aN0lbkVNibCia6mCcI1liajKjY2tuEia7tnbVgciby4s3H0KU0qO2U5GhXkiaXlJ1rHPKg/640?wx_fmt=jpeg
秦咢生先生、周树坚先生师徒合影
“秦风”——秦咢生、周树坚门下《爨宝子碑》专题展,将于8月18日至28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隆重举行。展览将展出秦咢生和周树坚两位书法名家及其门下弟子的《爨宝子碑》书风的书法及篆刻、壶刻等100多件作品。
《爨宝子碑》以方为主,亦隶亦楷,刚健雄强,素有“南碑瑰宝”、“真书鼻祖”、 “隶楷极则”之誉。秦咢生、周树坚师徒二人均以“爨体”名世。
秦咢生(1900—1990),字古循。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等。
周树坚,号嘉木堂。师从秦咢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兼篆刻委员会主任。爨宝子作品《毛**赠柳亚子七律》收藏在人民大会堂。
其它参展人员包括有秦咢生后人及周树坚门下弟子。作品中的《秦咢生<论爨十首>》组诗、《秦门篆刻十屏》、砖刻、壶刻、匾刻等皆是本次展览中的精品。周树坚先生近年把爨宝子体再推陈出新,以《爨宝子碑》的笔画形态为基础,借用《嵩高灵庙碑》结构的大胆跳跃参差,再结合《**王碑》的强烈大小对比,追求跌宕生姿、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本展览也是周树坚先生近年探索成果的一次全新亮相,具有极高的欣赏学**价值。
广东素有重视碑学的传统。王昶在嘉庆十年(1805年)编成《金石萃编》,著录金石品目为当时之最,但未见收录小爨。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云南通志》才有收录。学界公认,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首先阐发对“二爨”的论述:“晋碑如《郛休》《爨宝子》二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宋碑则有《爨龙颜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也就是在“二爨”出土后,是南海先生第一个发现“二爨”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因有南海先生大力倡导碑学,广东书坛兴起临**“二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当下对“二爨”在美学价值和书法史上的价值认识存在分歧,有的认为爨宝子是“东晋的方笔隶书”。认为它“并非新奇的匠心独运”,“东汉的《鲜于璜碑》已开先例”。甚至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在南京发掘的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志的隶式漫画。而以秦公、周老师为代表的岭南书法家却认为“该碑是隶书演变楷书的过渡字,它是用篆、隶的笔法写楷书的雏形。”“爨宝子碑结体,用笔变化多样,聚散有致,体势飞扬,不拘一格,潇洒纵横,刚劲凝重,古朴奇巧,发自天然。”的高度。秦公的评价则是:“爨宝子碑字之美,在造型异于历代楷法”。
周树坚先生及秦门弟子多年来致推广以爨体为主要特色的秦派书风,取得不少成果。周树坚先生更开设了“爨体特色**班”,经一年从零起步,学员竞相学**,己成功在佛山三水博物馆举办爨体展展览,并收到多地举办巡展的邀请。少儿篆刻班的成员,功底扎实,雏凤清音,亦堪玩赏。此次的师徒三代同台献技,是秦氏书派自身不断传承、壮大的见证,也是岭南书家会努力保持发扬具有本土特色书风的见证。艺术的发展不是合流和趋同,而是要在保持自我个性的道路上百花齐放。
周树坚先生在主编《岭南书艺》期间,有幸得到《爨宝子碑》初拓本。该拓本被周树坚称为“玉”字本,因该拓本最末端“威仪王”后还有一“玉”字。而其余拓本皆没有“玉”字。此外,其余拓本有若干字因原碑被捶拓日久,字口漫漶,如“道谦行苇”的“谦”字。更有说服力的是,因该拓本是原云南航校校长刘毅夫先生旧藏,后由广东省**陈铭枢馈赠李济深先生作其60大寿的寿礼,李济深先生得此拓本后题跋:“余所见爨宝子碑不下百数十本,都无出此右者,定为初拓,信不谬也。”遂于1992年7月的《岭南书艺》付梓刊行,嘉惠学林。
周树坚的三叩头
秦咢生是擅长爨体的书坛耆宿,遗憾的是秦公生前未能一睹爨宝子碑的真容。周树坚先生先后三次远赴云南,为的是了却一个心愿。由于爨宝子碑在1961年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关方面对该碑安保极严。前两次,周树坚来到曲靖一中,只能透过门缝,远看爨宝子碑。第三次来到曲靖,据说当晚周树坚先生梦见秦公,与秦公坐谈书艺。第二天,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陪同下,来到曲靖一中,当时天气不好,下着雨。爨宝子碑存放在该校爨园碑亭里面,校长和当地的村民代表各执一把钥匙,两个人同时开锁,打开门,并且把保护该碑的玻璃罩也撤开。周树坚一见原碑,立即热泪盈眶、双腿发软,上前抚摸拥抱原碑,并对原碑叩了三个头。
周树坚说:第一个头,是代秦公叩的,没有秦公,就没有我;第二个头是代我的子孙和学生叩的,他们都在临写爨宝子碑;第三个头是代自己叩的,没有爨宝子碑,就没有我。周树坚拜谒爨宝子碑的云南当地朋友,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广东人为何见到爨宝子碑会那么动情。周树坚还赋诗一首:一揽丰碑泪满巾,神交半纪得相亲。此身愿化如椽笔,前继秦风后育人。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