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老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我为陪家人看病,曾分别在几家县城的大车店住宿。大车店,就是开设在路边或城郊的一种条件简陋的旅店,旅客睡大通铺,后院停放客人车辆、货担,另有灶房、马棚和厕所。
那时候,我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一个算命先生(盲者)、一个卖瓷器的商贩、一个卖布匹的商贩,还有走江湖卖野药的爷俩同住在一家大车店里。
一天夜里,算命先生上厕所,把瓷器商贩的货担碰翻,瓷器破碎的声音把睡梦中的旅客和店家惊醒,这时人们发现布匹商被杀,卖野药的爷俩失踪。人们及时把布匹商送医抢救得活,同时报警,及时将犯罪嫌疑人卖野药的爷俩抓获。
事后,人们称赞这位机智的算命先生。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耳朵很灵,当听到异样声音时,知道有人作案,他如果正面声张报警,必遭杀人灭口,于是假装上厕所,制造声响,虽然损坏了一些盆碗,但救人一命,抓到了坏人,自己也没有受到伤害。
由此,我想起一个外号叫“砸锅匠”的干部,他没有像算命先生那样受人称赞。
他上过学,当过工人,但好像没有什么文化;文革中他也造反,并且当了头头,文革后期他被吸收到单位的领导班子,担任副手。
文革后,审查“三种人”时,他通过了,据说他没有做过明显的坏事,比如打砸抢;阴差阳错,他不但没有被清理,而且职务还有所提升,他当了系统一群众组织的头头;
但是,他的领导能力实在不济,那就多做点实际工作当个好配角也行,但他不安生,他总要弄出点动静来,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如果不碍大事也行,但他一出动静就要砸锅,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领导好心想帮助他改进一点,但他听不进去,一动手,一张嘴就捅娄子。那时侯,系统一开会就见他坐在主席台上,几乎每次会他都要"说两句",大话、空话滔滔不绝;涉及到到具体事,就来了造反派的脾气,以评论家自居,评头品足,上纲上线,乱扣帽子…随着系统各项工作的发展,事业需要求真务实,砸锅匠越来越吃不开,不知什么时候,大会主席台上不再见到他的身影,呜呼!
清人顾嗣协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