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海伦,鼓励了我们

(2016-11-20 22:36:41)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文化
按语:海伦.凯勒的事迹,恐怕许多人都知道,也会有一些人不很熟习,不管怎样,她的故事百读不厌,因此早就熟习她的人,再重温一次也有必要,不很熟习的人,就更应当读一读她的事迹。
   我曾读过她的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我买了许多册,分送给家人、亲戚、朋友。
   今天,我在美国的好友书圣君,特意用电子邮件发来此文,读后遂想向更多人介绍。
                                                                                                           雨辰
                                                                                                           2016/11/20



緣起:幾天前,在一本名為《沙跡篇》的雜文集裏,讀到一篇文章—『海倫,鼓勵了我們』,深深地被它吸引,為之震撼。這篇文章寫於六十多年前,當年,它一定鼓勵過許多讀者,今天,只要能傳播出去,應能有更多人,如我一樣,得與這篇文章結緣而受益。所以花了點時間,把全文鍵入電腦,作成 email,發送給朋友們,期望藉助互聯網,讓這篇文字能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海倫,鼓勵了我們
      美國盲聾啞的海倫.凱勒(Helen Keller)博士,為著推進世界殘廢者教育而訪問亞洲國家,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九日,她飛抵香港。歡迎海倫女士的行列中,最感覺興奮的是華僑聾啞學校的四十餘名師生。
      七十五歲的海倫,顯然是旅途勞頓,亟需休息,然而一聽說這許多同病相憐的聾啞兒童專誠迎候,渴望親睹她的儀容,便特地下車和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溫慰片刻,並接受他們的禮物書信。這時,她似乎百感交集,雙手震顫,撫摸著孩子的臉面,不忍遽離,使得有些旁觀的來賓們,都不禁為之淒然淚下。
      目睹這動人的情境,實令人感觸萬端,我暗暗惋惜無法告訴這些有口難言的兒童們,讓他們領會他們今天所接受的撫愛,是經過怎樣一條悠長而艱辛的途程而來,在這一撫愛中含蘊著多少深厚的同情。
      站在海倫面前,我忽然感到我們平日常說的『努力』『奮鬥』的意義,實在被用得太輕率了。這位滿面慈祥微帶憂鬱的老人,她才配稱為真真正正曾經『努力』『奮鬥』過來的人。試想想,要掀開如她所說的「像金黃色的雲霧一樣密密地籠罩著我的童年生活的帷幕」——那幾乎使人窒息發狂的,該是一樁如何瑣屑,緩慢,沉重而悠久的努力奮鬥啊!
      人生有誰不是時時刻刻在學習中行進著?對於嬰孩們更沒有一件事物不是新奇的,隨時隨地他們睜開充滿驚奇的心眼,凝視,傾聽著這剛剛踏進的世界。然而,普通兒童之學習,如同順流而下的輕舟,在生活行進中不知不覺隨時在接觸新境界,隨時在接受新知識;而在海倫這般官能不健全的兒童中,卻是逆水斜灘的行舟,一分一分的進展,都不得不付出艱苦的努力的。
      跌落於無邊黑暗無限虛空中的海倫,她回憶她摸進那學習之門說:「在我記憶中,我一生最重大的一個日子,就是我的教師莎利芬(Annie Sullivan)小姐到來的那一天。我總以為這兩個極端不同的生命的結合是一種奇蹟。當時我還有三個月就滿七歲。
      「那天下午,我站在門廊上,沉默而又充滿了期待。下午的陽光透過了密密的樹葉,映落在我那仰望的臉上。我的手指,不自覺的在那些剛剛長出不久的葉子上摸索著。幾個星期以來,憤怒和痛苦一直在折磨著我。」
      『光!我要光!』這是在我靈魂中發出的無聲的吶喊;愛的光馬上就照耀著我了。
      「我感到有腳步聲走個來,我伸出手,有一個人把我的手拉住,之後,我被抱起來,被一個人摟在懷裏;她就是把萬物的真理啟迪給我的人;遠勝於一切,她給了我愛。
      「在我的教師到來後的那個早晨,她領我到她的房裏,給了我一個洋娃娃。在我拿它玩了一小會兒之後,莎利芬小姐慢慢地把D.O.L.L.(洋娃娃)這個字在我的手上拼出來。我立刻對這種指頭上的遊戲感到興趣,還盡力模仿著。當我學會了把這個字正確地拼出時,我跑到樓下去找媽媽,伸出手把DOLL這字拼了出來。我不知道我是在拼一個字,我不過是用猴子式的模仿轉動著我的指頭罷了。幾星期之後,我才曉得每一件東西,都有一個名字。」
      天呀!『每一件東西,都有一個名字!』然後,一條崎嶇的學習道路,展開在她的腳前,等待她向前摸索。她說:『莎利芬小姐想要使我認識「水」和「杯」,我硬要把這兩個字弄混。她一遇機會,馬上又重新提起。我覺得不耐煩,就抓住新娃娃,摔落在地板上。我既不覺得悲傷也不覺得悔恨。我不愛這個娃娃,在我住的這種沉靜黑暗的世界中,強烈的感情溫暖的愛是不存在的。我的教師把帽子給我拿來,於是我知道,我們要到溫暖的陽光中去玩,我欣喜得跳躍起來了。
      我們沿著小徑走過去,來到水井那裏,我的教師把我的手放在水龍頭下面,當清涼的水流沖過我的一隻手時,她在我的另一隻手上拼「水」這個字,先慢慢地拼,然後就加快。於是我明白了:「水」就是從我的手上流過的那種極其清涼的東西。這個具有生命的字使我的靈魂甦醒過來,使我的靈魂得到光,希望,歡愉。
      「我懷著渴望求知的心願離開了井棚。進門之後,我想起被我打碎的洋娃娃來。我的眼睛充滿了淚;因為,我醒悟到我所做的事,我第一感覺到悔恨和憂傷。」
      從海倫在機場中對殘疾兒童所表現的那般親切之愛,使我想起海倫所敘述過的,那照亮她的黑暗日子的愛之光,是幾時進入可憐的心靈而引導她接近別人的心靈。她說:『我記得我初次詢問「愛」字的意義的那個早晨。我在花園中找到幾朵早開的紫蘿蘭,拿去給我的教師。莎利芬小姐溫存地用她的雙臂摟住了我,在我的手上拼出了「我愛海倫」。「愛是什麼?」我問。她把我又摟緊一些,說:「就是在這兒。」她用手指著心。她的話使我非常疑惑不解,因為那時我要觸摸實物,才能瞭解一種意義。
     『我在她的手上嗅著紫蘿蘭,一半用字一半用手勢問了一個問題,大意是說:「愛是像花兒一樣甜美嗎?」我的教師說:「不是的。」我又想,溫暖的陽光正照耀著我們。「這不是愛嗎?」我問,但,利芬小姐搖了搖頭。
      『過了一兩天,我在把大小不同的珠子錯落有秩的用線穿成串,我弄錯了好幾次,有片刻的工夫,我把全神集中在這上面,想盡方法要把珠子穿好,莎利芬小姐摸著我的前額,斷然決然拼出了「想」字。一瞬間,我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在我腦中發生的事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抽象的觀念。
      『有半晌的工夫,我想用這個新的觀念把「愛」的意義弄明白,那一整天,太陽都是躲在雲裏的,還落了幾陣小雨;但,之後,太陽突然出現了。我又問我的教師說:「這不是愛嗎?」
      「愛有些和太陽出來以前掛在天空中的雲相仿。」她回答。隨後她用比這更簡單,但當時仍然不能使我瞭解的字解釋說:「你不能觸摸著雲,但你能察覺到雨,而且你還體會到,在一個炎熱的天氣之後,花兒和乾渴的土地是何等欣喜著落雨啊。你也不能觸摸到愛;但你能感受到愛灌注在那樣東西上的甜美。倘若沒有愛,你就不會覺得快樂,也不想遊玩了。」
      『這個美麗的真理使我豁然開朗,我感到有一種不可見的細線,把我的心靈和別人的心靈繫在一起。』
      教育為海倫開啟了心智之扉,她的世界已不再是黑暗與孤寂。從印有凸體字母的硬紙片,到印製成冊的書籍,她在愉快的遊戲中開始讀書,憑著她敏慧的嗅覺,觸覺與她所謂的第六種官能——能看,能聽,能感的三位一體的靈魂的官能,使她懷著極大的興趣與信心,孜孜不倦去探索知識的寶庫。
      我們真不能不驚嘆於她的細膩奇特的嗅覺與觸覺在她的領悟境界中之所表現:
      『我們在室外讀書或上課,所有我早期的功課都沾染了樹林中的氣息——針葉松的美妙而有樹脂氣味的芳香,混了野生葡萄的芬芳。坐在一株山茨菇樹的優美蔭影下,我開始體察到每一種東西都是學問,都可有所啟示;每一種會營營而叫,會唱歌,會開花的東西都形成我教育的一部分。
      『有時候,我在黎明起床,當花草上還停著濃密的露珠時,偷進了花園。很少人能領略到把薔薇花輕輕捏在手中撫弄的愉快,或是領略百合花在晨風中搖曳時的絕美姿式。
      『我們於一八九三年三月去尼加拉瓜。我站在高懸的「美國瀑布」的頂端之時,我感到空氣的震顫和地面的搖動,我竟然對尼加拉瓜的奇景和美麗獲有深刻印象,許多人(對我的這種感知能力)覺得驚奇。他們時常問:「這種美或是那種音樂,對妳發生什麼作用呢?妳看不到洶湧起伏的波濤,也聽不到波濤的吼聲。」它們對我有各種意義!我無法探討和說明它們的意義,也正如我無法說明愛,信仰和善的意義一樣。
      『當我依然是個很小的女孩時,我學會了划船和游泳。嗅著水草,百合花和岸邊灌木叢的芬芳氣息而操縱一隻船是一件愉快的事,我從水的抗力察知雙槳是否均衡的置於水中。用同樣的方法,我知道什麼時候是在逆流而行。我喜歡和風浪競爭。隨著你的意願和體力的支配,駕著小舟輕輕地與閃耀動盪的波濤戲逐,去感受那穩實而又急迫的波動,真是世上最得意的事了。
      『我也喜歡划獨木舟,尤其喜歡在月夜划。當我仰靠在船的座板上時,我把手放入水中,我好像感到月亮走過時她的披紗從水面上拂過。有時,一條大膽的小魚從我指縫中溜去;有時一株水百合嬌滴滴觸到我手上。
『博物館和藝術陳列館也是我愉快與靈感的源泉。一隻沒有視力幫助的手,能夠在那冰冷的大理石上觸摸出動作,情感和美,無疑地會使許多人感到奇妙;可是,我觸摸著那些偉大的藝術作品確是使我得到真實的歡樂,當我的手指尖摸索著線條與曲線時,它們就會發見那藝術家所描寫出的思想及情緒,我可以體會到那些神及英雄們臉上的嫉恨,勇敢及愛,正如我可以探尋出允許我觸摸的那些活人臉上的嫉恨,勇敢及愛一般。
      荷馬的一個浮雕懸掛在我的書房的牆上,掛得很低,因此我可以容易地摸到它,以一種充滿了愛的敬意觸摸那美麗,傷感的面孔。那兩隻失明的眼睛在尋求著他所喜愛的古希臘的光明與蔚藍的蒼穹,那是一張詩人的面孔,他的缺憾我瞭解得多麼地深刻,他永遠居留在那漫無止境的黑夜中。
      『我有時會問:手對於雕刻的美是否比眼睛更敏感?我總以為手在那線條與曲線上微妙而有節律的撫盪,要比用眼睛體會到的更細膩精確。因此,我曉得我可以體察到那些古希臘時代的大理石的神與女神的心臟搏動。』
      馬克吐溫說:「海倫筆下的世界比誰的都美。」是的,這比誰都美的世界,是由靜生慧的靈境,應是造物者對所有遠隔煩囂塵世的官能缺憾者的恩賜。用她的寧靜生活的體驗,我聽見海倫充滿藹然的音調說:「但願人都離開城市,離開城市的繁華騷亂和淘金夢,回到林中去,回到田野間,過著單純誠樸的生活!那麼,他們的孩子們就能像高大的樹木一樣地巍然長大,他們的思想也能變得甜美純潔,像路旁的花兒一樣。」
      今天和我們見面的海倫,是會講話的。雖然發音低微,不若常人清晰,但她確已越過啞的藩籬了。啞者會說話,這不能不說是奇蹟,然而這奇蹟並非從天而降,這是她和她的教師的偉大的毅力和信念溶鑄起來的奇蹟。她說:
      「一八九零年(她十一歲)的冬天,我開始說話,在那時以前,我內心裏一直有著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發出可以聆聽的聲音。凡是能夠發出音響的我都喜歡,喜歡用手觸探貓的嗚嗚聲和狗吠聲。我也喜歡手放在唱歌者的喉嚨上,或是有人彈奏鋼琴時,用手摸著鋼琴。我的教師終於帶我去見郝里斯.曼學校的校長莎拉.富勒小姐,這一位可愛的,心地善良的婦人願意親自來教我,我們於是就在一八九零年三月二十六日那天開始了。
      勒小姐的方法是這樣的:她讓我拿手輕輕地觸摸著她的面孔;在她發出聲音時,要我觸摸她的舌頭和嘴唇的位置。我熱切地模仿每一動作,一個鐘頭之內我已學了六個語音:M,P,A,S,I,L。勒小姐一共教了我十二堂課。當我第一次把『天暖了』這個完整的句子講出時,我所懷的驚訝和喜悅,是我一生也不會忘記的。不過我所講出的每句話不過是斷斷續續的,口齒不清的許多音節而已;但這確是算作人類的言談。我的靈魂擺脫了桎梏,意識到新的力量的存在,穿越過這種斷續不清的語音,進而接觸了一切學問和信仰。
      「但不要以為我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就真會講話了。我也不過是學了說話的基本要素而已。富勒小姐和莎利芬小姐懂得我說的話,但大多數人連百分之一也不懂。若不是靠了莎利芬小姐的天才,持久不懈的毅力和信念,我在說話這方面就不會有這種成就。
      「我的工作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失望和疲勞也常常來折磨我。
今天和我們見面的海倫,不僅是精通英文,而且對拉丁文,德文,法文都有相當的造詣,她寫了不下十本書,她的自傳【一個征服不了的人】有五十種文字的譯本,她已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詩人,這是許多身心健全的人都不容易有的成就,但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話的海倫居然獲得了。看吧,她是怎樣地經歷艱困,去爬越那「阻撓之山」啊!她說:「一八九六年三月,我進了劍橋女子學院,作進哈佛女子大學女校的準備。
      「當然,我的教師們衹有教授正常學生的經驗。我唯一和他們談話的方法是摸他們的嘴唇。我第一年學習的科目是:英國史,英國文學,德文,拉丁文,算術,拉丁文作文等。
      「莎利芬小姐每天都陪我去上課;她用了無限的耐性把教師講的一切都在我的手中拼出。上課時,她還得給我查生字,把我浮凸本上所不載有的註解反覆的讀給我。這種工作的冗繁是無法想像的。
     「我所需用的書籍是很少有給盲人印製的。不得不把它們都在手上拼出。所以在準備功課時,我比其他的女生需要更長的時間。我有時要花數小時的時間去讀很少的幾章,而其他女孩子們在外面歌聲笑語。一個人如果想要求得到真實學問,一定要自己爬越「阻撓之山」。既然沒有捷徑可以到達山頂,我必須蜿蜒曲折地往上爬。我摔落下來,我跌倒,我站穩,我向著那些隱蔽不見的障礙衝了過去,我失去了耐性而又復得,我跋涉前進,我獲得一些進展,我感到了勇氣,我變得更為急切,繼續向上爬。慢慢地看到遼闊的天邊了。每一次奮鬥都是一個勝利。再經一次努力,我就可以達到明亮雲端,深入蔚藍的空中,走上我的願望的極峰。」
      與其說造物者殘酷地剝奪了海倫女士的視,聽,說話的官能,無寧說是造物者要在她身上顯示奇蹟——告訴這世界上的人,衹要有堅毅的意志力,人是如何地不易被征服啊!
      在人類的歷史上,儘管有數不盡的血汗奮鬥史實,和有數不清的偉大成就人物,但是憑著這麼貧弱可憐的天賦條件,而有如此成就的奇人,除了她,我們還未曾知道有第二人。海倫的奮鬥史,不祗讓我們深切地瞭解官能殘廢是如何的痛苦,而且讓我們瞿然醒覺——我們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官能完全是如何的幸運;不祗鼓舞了那些可憐的同病者,恢復他們向殘疾抗鬥的信心,而且使許多官能完全者,在她的面前低下頭來,由惶愧而激發,排除卻學習途徑上最大的障礙物——怠惰的劣根性。
      她說過,她要把別人眼中的太陽成為她的光明,把別人耳中的音樂作為她的交響曲,把別人唇上的微笑成為她的快樂。今天,她繞過半個地球,奔波僕僕,無非是懷著更大的希望,希望把這些陽光,音樂與微笑,帶給更多黑暗寂寞的靈魂。
      海倫,她像是掃過黝黑長空中的慧星,她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的世界!
                                                                                     原文發表於香港《人生雜誌》一九五五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落叶(旧照)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