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记得
近日参加大学母校校庆,心有数得,遂记之。
(一)、此前有同学问,校庆参加否?答,参加。曰,我班参加者少。答,惟一人,亦参加。为解决住所,遂加入他班。感谢他班盛情接待,得以如愿。
人有两母,生身之母,曰母亲,亲娘;学之母,曰母校,小学、中学、大学,皆然。母者,本源也,永不改!
(二)、我的大学,前有数文记忆。她于我,盛情难忘!
囿于环境,曾有种种无奈和遗憾,我无怨。

50多年前于校园手栽白杨已蔚然成林!

树长,人老,这大树现在一个人已经抱不拢了!
(三)、微信,看到疑W卧病床照片,即致电问询,方知是他。W居校园,原说近赴三亚休养,不想突然发病,入院抢救。赶去医院探视,已好转。记得上次聚会,他说,原是班上身体最棒的,因饮食无度,罹患糖尿病、心脏病。他说,这是上帝的惩罚,自己要注意了。没有想到,这次又是因为吃东西不注意,引发旧病。我说,你是记吃不记打呀!其实,我们都难做到好了疮疤记着疼!愿“大炮”(W)早日康复!
(四)

参加他班联欢,得句:
气爽秋高复笑声,
马连洼里又重逢。
初识六三何其乐,
乱弹文革不可听。
旧时学友皆变老,
昔年师长半凋零。
明朝又将分手去,
微信视频再叙情。
感谢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们的交流不再那么困难。记得上次聚会,L非常感叹:大学毕业四十多年,音讯全无!…
… 现在好多了。
(五)


校园宜人美景令我心醉,如允许,真想在此再住几月,于图书馆再看几本书,到操场,跑不动,走上几圈也好,…。
想着,忽觉心头悲凉,我的同学呢?
我踟蹰在校园里,等候朋友和同学,他们如约到来,令我十分兴奋。
(六)我们毕竟有了很大进步!
以往集会,标语口号满天飞,现在只看到几面彩旗和三五处横幅布标,符合“务实、节俭”的风尚。
面前一副布标令我注意:“教民稼穑百十年春风育桃李,继往开来新征程□□展新图”,是很工整的一副联,也与校训、校庆契合。
我忽发奇想,想与学弟学妹们做个交流。
“请问同学,"教民稼"后面那个字读什么?”
“稼qiang!”
我随机问了十几位同学,有的毫不迟疑告诉我读“qiang”,有的则带有一点不确定的语气:“稼"qiang"吧?”
但与其中三位同学的交流,令我稍感欣慰。
一位背着背包的高个子男同学,毫不犹豫地说:“我不认识这个字,对不起!”——他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真做学问的态度。
还有两位是走在一起的女同学,她们是读研一的学生。她们说了“qiang”以后,觉得没有把握,遂取手机上网核实,输入拼音,不见此字。我请她输入“se”,找到了。她不忘追问,“读几声?”并夸一句“你真厉害!”,然后边走边说:“这要告诉其他人知道!”
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这个字怎么说也不能算作生僻字!虽为小事,也能在一定程度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

(七)学校安排校友在学生食堂用餐,“重新体验大学生活”。


正巧,安排我们吃饭的餐厅,由当年第二餐厅翻建,地点很熟。那时,我们吃饭或站于桌旁或蹲在地上,学校集会也在这里。现在,这里改建为三层,一、二层是普通档,各有四五家窗口,供应几十个花色品种。三层属高档,备雅座,有小炒、水酒等供应。那天晚餐我在二层吃了一碗刀削面,价10元。我对这里的同学说,这正是我们当年20天的伙食费。他很惊讶。

三楼餐厅

当在餐厅的洗碗间看到这六大桶剩饭时,该令我惊讶了!工人说,这是一顿饭没有吃完收集起来的。我问有何感觉?答:心疼!
想起母校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实际情况与之反差甚大,令人心忧。
(八)、我在校园见到现校领导人,他们一边和身边人说着话,一边走向报告厅,看来很轻松。他们中的人还与我们几个同学合照了一张相。
校友联谊会在报告厅举行,我很早就坐在那里,摊开纸给书记、校长写几句话。写毕,转念一想,他们那么平易近人,学校的情况该早就了如指掌;至于观念,也一定与时俱进,因此我的这张字条终于没有递出。
人们说,毕业生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是不是属于第一流的学校,不光看你的科研成果,也不是仅看你的教师水平、管理水平、实验室水平等,主要看你培养的学生是不是不但学术创新能力不行,就连社会责任感也不行,用钱理群的话说,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九)、我独自在校园里徜徉,心猿意马,想起2012年与本班十几位同学聚会的胜景,不忘L同学殷殷关注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事后,我编制了《结缘京华50年》(视频),即有感怀:
大学六年半荒唐,
一梦初醒鬓染霜。
人届七秩多故旧,
知若手足乃同窗。
同窗之谊,有别于他,比较干净,简单,无功利之争,亲如兄弟姊妹。
每次校庆聚会,居京的几位同学都费心操劳,配合母校不遗余力。上次聚会,有多人40多年未曾见面,心情自然迫切;此次聚会与之相隔仅3年,时光匆匆,恍如昨日,心情自然松懈;何况古稀之年,种种不便,可想而知。有的同学因未参与张罗而不过意,其实大可不必!参加校庆,不过尔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