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震守东莱郡之治所考
东汉名臣杨震曾任东莱郡太守,无论在史籍还是方志均有明确记载。<後漢書>卷五十四载,杨震“四迁荊州刺史、东莱太守”。《掖县全志》、《莱州府志》等亦记录震公守莱所表现为人为官的道德精神,以及受到历代官民的尊崇和颂扬。《重刻万历莱州府志》卷七刊录了明代思想家、理学大师、翰林院学士薛瑄(1389-1464),在任山东省学政时,拜谒莱州四知台所留下的诗篇:
“人间无处不天公,
却笑黄金馈夜中。
千载四知台下过,
马头犹自起清风。”
那么,当时东莱郡治所是否在掖县即今莱州市?近来民间好像尚有歧义。
为了弄清实际情况,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
《汉书﹒地理志》曰,“东莱郡,高帝置。属青州。户十万三千二百九十二,口五十万二千六百九十三。县十七:掖,莽曰掖通。腄,有之罘…”东莱郡辖17县,掖县列首位,后人注:郡治掖县。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曰,“汉高帝四年,韩信掳齐王广,分齐郡,因置东莱郡,领县十七,理掖县,属青州。”
也有的资料说,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由胶东国析置,郡治掖。
由此可见,东莱郡初置于西汉早期,郡治在掖县,即今莱州。
西汉后经王莽新政,其后东莱郡为张步所据,其属地虽有调整,郡治未改。直到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东莱郡移治黄县,领十三县,仍隶属于青州。
杨震出生于公元51年,据后汉书载,“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历任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太尉,卒于124年。震公守东莱,当时在112年至114年,其时东莱郡治所仍在掖县。
在莱州城北60里,有午城后杨村,村南岭上有杨氏先茔,茔左立“东莱定海杨氏先莹碑”铭文曰,“按杨氏本唐叔之后,伯侨自晋归周,封为杨侯。在汉太尉震,世为弘农人,屡为东莱太守,子孙遂家焉”。立碑人杨春,为益都路总管、定海侯、杨震四十六世孙,“因远祖震守东莱,因家于掖”(毛贽《识小录》)。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六对掖县做这样介绍:“汉置掖县,东莱郡治焉。后汉移郡治黄县,又封欧阳歙为夜侯,即掖也。晋复为郡治,刘宋又移郡治曲城县。后魏以后,州郡皆治此。”可见掖县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杨震这位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代代相传的大清官,也必然为莱州大地增添无限光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