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变形计》记(三)
《变形计》不是电视剧,按资料介绍,它是"大型青春励志角色互换纪实节目"。就是节目组分别在城市和农村选择一典型少年,让他们交换位置,成为对方家庭临时成员,并按照对方的日常生活轨迹生活,以此获得感受,促进转变。节目组全程跟拍,纪实。从城里选的主人公大多是富裕家庭的子女,因各种缘由及家长教育失误,有的孩子已经沾染各种恶习,有的被学校开除了,有的和父母关系紧张,家长束手无策;从农村选择的主人公大都是贫寒家庭的苦孩子。
我已经废寝忘食地看过了14集,涉及城市和农村主人公各16位。
尽管有时从中会看出一点编导痕迹,但整体格调不俗,生动感人,反映了当前青少年教育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有了钱的人家由于认识偏颇,一旦在孩子教育方面做了夾生饭,便感到回天乏术;节目也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
看过这些节目,确实会引发观众认真关注家庭教育,但有一个问题节目并没有给出明晰答案,也许编导们在有意留给社会继续思考。
这问题实际也是一个老问题,那就是带着那么多问题的城市孩子,来到农村生活了7天就发生了变化,这是什么力量?节目说:“这是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这力量难道就是因为贫穷和环境恶劣?节目还说:“苦难总是在扮演最好的老师”。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我们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变小了或没有了的时候,我们要到哪里寻找这份力量和这个老师?
我们若观察一下现在城乡差别、贫富差别比我们小的国家或地区,他们那里的青少年整体状况该堕落得没法收拾了吧?好像还不是,虽然偶有作奸犯科者。
其实,《变形计》也在若干纪实的细节中透漏出部分答案,那就是在远山深处不单有艰难困苦,还有山里人由于长期苦难磨砺出的博大胸怀和一直没有遗失的善良。他们面对着桀骜不驯的新儿女,不但给以包容,而且能予客观估量,没有轻易给他们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而是默默地以自己的行动启动孩童本有的善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城市主人公14岁的顾剑桥性情粗暴、冷漠、任性,来到新家不断惹祸。邰妈妈见他没带手机充电器,就悄悄地带上他的手机和需要修拉锁的裤子,步行几十里,到城里配了充电器,修好裤子,返程中因天黑,不小心落水;而之前顾剑桥以为手机失窃,翻遍了全家,逐个人盘问,当他知道真相后,感动得落下了泪。
城市主人公周云峰由于教育不当,顽劣不化,几次被学校开除。在他”变形”的新家,家人的人品、行为感化着他。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爸爸打工供三个儿子读书,哥哥长贵故意考得很差,为了把升学的机会让给弟弟玉林,爸爸不知情,暴打长贵。周云峰”同病相怜”,陪长贵接受爸爸的惩罚。当他知道了真实情况后,不由得在一边抹起了眼泪!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城里的家长,还是乡下的家长,都爱自己的儿女,所不同的是,城里家长文化高,见识广,经济条件好,有的很有钱;乡下的家长文化低,见世面少,贫穷,有的非常拮据;城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乡下家长首先望子成人,因为他们懂得,只有先成人才能走出大山,安身立命,因为他们没有什么背景可以依赖。
我特别看好农村主人公韦志忠兄妹。当城里妈妈要给他们买新衣服时,小志忠坚决不接受,趁妈妈不备跑出商场,他对编导说:”不能乱收他们的东西!”编导问:”为什么?”他说:”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好一个做人原则!说出这样话的孩子,与贫穷无关,而与教育有关!
我敢断言,那些从小拿钱膪起来而不懂得教育的孩子,打死他也说出不出这样的话来!







农村主人公韦志忠吃饭时不忘拿起食物请摄像大叔吃(节目要求全程跟拍,剧组人员确实很辛苦)

“不行!你吃一口!”山村少年关心人,热情而执著.

山村少年来到城市的家,不但开拓视野,也帮助城里爸爸妈妈检讨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感动了城里爸爸!





城市主人公李锦鉴,一个酷爱网络暴力游戏的15岁少年,在乡下的新家发生转变,他以这种方式恳请乡下爸爸随他一起到省城看病.这怎么能让人不感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