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随笔 |


(插图来自网络)
附:
“六一”礼物,讨好还是引导?
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14-5-30。
虽然还没到“六一”儿童节,但幼儿园、小学里的节日氛围已经开始浓了。孩子们已经开始为这个节日做着各种准备。对于孩子十分看重的这个节日,父母该怎样准备,帮助孩子过个有意义的节日呢?
孩子:愿和父母玩一天
每到孩子的节日或者生日,必带孩子去洋快餐潇洒一回,这是不少70后、80后家长的习惯。因为,他们也曾是这些洋快餐的“拥趸”。昨天,记者在河东一幼中班做了个小调查,向一个班的小朋友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六一那天,如果爸爸妈妈和你们玩一天,你们是选择和父母一起玩还是要礼物?”事先幼儿园老师说,对于幼儿园小朋友而言,他们可能对物质有更感性的认识。但当记者将同样的问题抛向小学生时,10名小学生中就有6人希望和父母一起玩。崔倚卓同学说,她的愿望就是能和爸爸妈妈好好玩一天,因为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她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六一”当天,正好赶上假期,这次可以弥补平时工作忙给孩子造成的遗憾。
家长:愿满足合理要求
给孩子送上一件有意义的礼物,不失为“六一”的选择之一。但送什么、怎么送,还是有些讲究的。
在河东实验小学上三年级的杨小洋这几天特别开心,因为她在网上挑选了一个旅行箱,妈妈把它作为她的“六一”礼物。今后外出游玩,她就可以自己整理行李了。她的母亲告诉记者,每年暑假,他们都会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次,她觉得旅行箱这样的礼物孩子一定会喜欢。
现已是初一的戴泽宇同学,在最近的作文比赛中获奖。他的母亲李女士表示,孩子从小就爱看书,很多年来“六一”最好的礼物就是希望收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虽然李女士还没想好给儿子送什么样的礼物,但她说,可以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很有可能还是购书,因为他喜欢。
老师:建议做有益引导
究竟什么样的礼物才能送到孩子心坎里?记者采访了教育界人士杨玉凤老师。
杨老师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希望得到的礼物肯定不同。家长平时对孩子要善于观察,尽可能走近他们,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让孩子得到礼物时有惊喜的感觉。现在生活条件都不错,通过节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已经不需要了,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游戏,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孩子到图书馆看看书、到书店买买书,为孩子实现一个小小愿望,都是不错的选择。作为家长,除了要了解孩子,在“六一”礼物选择上,既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适当地作一些有益的引导。本报记者赵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