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

(2014-05-02 01:40:21)
标签:

文化

生活记录

分类: 小河宛延

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

 

                          (八)

410日,赶大集,本无具体目的,却有意外收获!

大集正在重新布局,我想去的旧物市场迁到四五百米以西,由于人们不熟悉,还有一部分摊位仍然摆在原来的地方。

“旧物市场”,这是我的叫法,现在的人们称之为古玩市场,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破烂市。我少年时常赶集卖破烂,所以对它有些感情,每次回乡都要到这里转转,如有稀罕的东西,价钱合适,也买一点。

这一次我并无采购目的,只是想看看在此摆摊的小学老同学园。他比我大四五岁。他有退

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金,摆地摊也为了消遣。去年我见他守在摊位后边,悠然地吹着口琴,悄悄地拍下了这张照片(右图)。今天我径直走到原来的地方,却并未见到园,也许他迁到新地方去了。

时近中午,一些摊主在收摊。我走近一个旧书摊,正有几个人围在那里闲聊。

一位坐在马扎上的老者,一遍翻看手上的书,一遍问摊主:

“你有画驴的书吗?”

“有,在家里,下一集我给你捎来。”摊主回答。

人们的话题遂转到驴。

“驴耳朵长,马耳朵短,骡子的耳朵听满疃(村庄)!”一位老乡说。

“黄胄画驴,画儿比活驴还贵!”我插了一句。

“赵忠祥还画驴呢,不过差点劲!”另一位老乡说。

这时那位坐在马扎上的老者,用圆珠笔在一块报纸上几笔就画出一头驴和一匹马的素描。大家看了都说像。

这时我才注意看这位老者有些面熟,他也在看我,我们几乎同时认出了对方,喜出望外,互相握手,拥抱!

他是我60年前的小学同学,名叫王新。

他大我两岁,与堂、俭、铭等同龄,在1953年调整学制时,他们都进了“提前班”,早我一年毕业。他聪明,学习不错,但不知为什么没有上中学。他一直靠手艺谋生,先是修钟表,刻章,后来刻碑。刻碑先是用榔头、凿子,手工刻,后来用上电动工具。字则自己写。因此,他还擅长书法、绘画。所有这些技能,均自学成才!他天赋好,人又勤奋,如有机会深造,必有大成绩。

我们谈到许多同学,不少人曾随波逐流,而他坚持诚实劳动,正道直行,自得其乐。

 

 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
正是:

古镇书摊遇王新,     曾是少年同窗人。       

岁月无情频催老,     沧桑半世未染尘。 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 

 

 

 

 

 

 

 

 

 

 

 

 

 

 

 

 

 

 

 

 

 

 

 

 

 

 

 

 

(全文完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