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

标签:
文化生活记录 |
分类: 小河宛延 |
甲午清明故乡行(续6)
4月10日,赶大集,本无具体目的,却有意外收获!
大集正在重新布局,我想去的旧物市场迁到四五百米以西,由于人们不熟悉,还有一部分摊位仍然摆在原来的地方。
“旧物市场”,这是我的叫法,现在的人们称之为古玩市场,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破烂市。我少年时常赶集卖破烂,所以对它有些感情,每次回乡都要到这里转转,如有稀罕的东西,价钱合适,也买一点。
这一次我并无采购目的,只是想看看在此摆摊的小学老同学园。他比我大四五岁。他有退休
金,摆地摊也为了消遣。去年我见他守在摊位后边,悠然地吹着口琴,悄悄地拍下了这张照片(右图)。今天我径直走到原来的地方,却并未见到园,也许他迁到新地方去了。
时近中午,一些摊主在收摊。我走近一个旧书摊,正有几个人围在那里闲聊。
一位坐在马扎上的老者,一遍翻看手上的书,一遍问摊主:
“你有画驴的书吗?”
“有,在家里,下一集我给你捎来。”摊主回答。
人们的话题遂转到驴。
“驴耳朵长,马耳朵短,骡子的耳朵听满疃(村庄)!”一位老乡说。
“黄胄画驴,画儿比活驴还贵!”我插了一句。
“赵忠祥还画驴呢,不过差点劲!”另一位老乡说。
这时那位坐在马扎上的老者,用圆珠笔在一块报纸上几笔就画出一头驴和一匹马的素描。大家看了都说像。
这时我才注意看这位老者有些面熟,他也在看我,我们几乎同时认出了对方,喜出望外,互相握手,拥抱!
他是我60年前的小学同学,名叫王新。
他大我两岁,与堂、俭、铭等同龄,在1953年调整学制时,他们都进了“提前班”,早我一年毕业。他聪明,学习不错,但不知为什么没有上中学。他一直靠手艺谋生,先是修钟表,刻章,后来刻碑。刻碑先是用榔头、凿子,手工刻,后来用上电动工具。字则自己写。因此,他还擅长书法、绘画。所有这些技能,均自学成才!他天赋好,人又勤奋,如有机会深造,必有大成绩。
我们谈到许多同学,不少人曾随波逐流,而他坚持诚实劳动,正道直行,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