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济宁古槐

标签:
转载 |
分类: 有感而言 |
“大圣”先生:
我是您东边约千里外的邻居。
我刚看过您在安徽古民居的摄影,您提到的西递我曾去过,我还看到过山西古民居的介绍,真羡慕啊!羡慕他们保护得好。在西递,我听当地人介绍,文革时红卫兵也曾去那里扫荡,13个石牌坊被砸了12个,老百姓看了心痛,当地管事的人出面,说:最后这一个让我们自己来砸吧。就这样,保护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牌坊。
说起古槐,山西有许多,在临汾尧庙见到许多古树,乡间也散见古槐。每逢见到此情景,我就不由地想到山东老家那片蕴藏了深厚文化的古老土地,像孔庙那样国家级的文化古迹都难脱被摧残的厄运,何况其余。我家乡有杨震衣冠冢、杨氏家庙、几个人才可抱过来的古槐数棵,都永远见不到了!令人伤感!
今天看到您拍摄的古槐,感到很亲切!谢谢!我收藏了。
季雨辰,又:
您说“這些古槐厲經磨礪,早己有了靈性”!我同意您这种说法。
上世纪50年代,我村土地庙前的一棵老槐树被砍伐了,我本家的一个哥哥目睹现场,他说那老树都“流血”了!当然植物没有血液,他看到的“血”,大概是经年老树,机体内发生的某种化学或物理的变化吧。
总之,古树要保护,不仅有生物学的意义,而且它是生存地的文化象征。
去年底,为了在协会年会上给同仁交作业,我跑遍了济宁市区内的所有古槐树,有的树为了等光线要去若干次,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拍摄、写文稿、配声乐等(专门去电视台请播音员配音,古琴音乐),制成电视片,在会上汇报播放。为了在摶客上展示给大家,我做成幻灯片上传。请大家指教。
我們濟甯是“孔孟之鄉,禮儀之幫”,文物眾多,底蘊豐厚,以中國文化聖地而著稱於世。在這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中,濟甯古槐繁多,頗有盛名。名氣最大的當屬古槐路上被稱為“神樹”的千年“山陽古槐”,“敬德勒馬看古槐”的傳說,令多少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平民百姓,磕頭許願,項禮膜拜。以古槐得名的路、店鋪、商標、等等更是多不勝數,撲天蓋地
在這顆千年古槐周圍還生長著草橋口古槐、棗店閣古槐、三官廟古槐、霍家街古槐、剪子古街古槐、一天門古槐、縣前街古槐等許多樹齡不一的古槐樹。這些古槐多則上千年少則也幾百年,顆顆都是老壽星;這些古槐盤根錯節,彎腰扭身,有的木質己銹蝕中空,僅存蒼老的樹皮,照樣生枝發葉;這些古槐厲經磨礪,早己有了靈性,去災消難令人肅然起敬;這些古槐厲經千百年風雨蒼桑,依然老樹春深,技繁葉茂,蒼翠挺拔,,見證著濟寧的發展和巨變,也瞻望著吆又嫉拿篮媚﹣怼
我的老家就在縣前街古槐樹下,出門便見這顆古槐。我與她有著很深的情感,她有我太多兒時故事和美好回憶。藏在樹洞中捉迷藏、爬上樹粘知了、在樹下納涼聽老人講故事等等……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去拜望她,舉頭昂望她那熟悉的身姿,細細品讀她的每根枝葉樹杈……
當平凡構成了歲月的長河,而不變的平凡就鑄成了這般不朽的奇跡。人的生命在她面前是何等的渺小,而她如此長壽的身姿在人們面前卻是這般的平和。故事在她的枝杈間漫流,歲月在她的軀幹上鐫刻,一個個鮮活的精靈才使她生生不息,抒寫著千年不老的神奇------古槐精靈。嚴冬將去,春天就要來了。這些古槐精靈又將迎來生命的新一天。
2011.1
点击看大图,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