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美国会大厦
华盛顿这个城市是美国当年为建都而从平地建起来的。
1789年美联邦政府成立后,为建都南北两方意见不一,是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决定在这里新建起一座城市作为首都。1800年新城竣工,这时乔治.华盛顿已经去世,为了纪念他和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新城取名为“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简称华盛顿。
3月23日上午我和女儿一家从所住的旅馆出发驱车进入华盛顿,在这里游览了一天。

1)听人说,周末来这里的人特别多,路上常常会堵车。这一天是星期五,我们来的也比较早,因此路上见到的车不很多。
上图,拍照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所在,后来才知道在远处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身影。
2)渐近林肯纪念堂时,我见到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并不少啊!

3)路上的车辆渐多,有朋友事先说过,在那里泊车是个关键问题!

4)在车里远眺华盛顿纪念碑(塔)。

5)女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泊车位,但只能存2小时,那就先存2小时吧。这样,他却不能和我们一起进国会大厦参观了(好歹他曾来过)。他须要等2小时后,再把车存到别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找个卫生间方便。国家广场有很多那种简易卫生间,但目前广场正在施工(据说要改建成可利用降雨来灌溉的节能草坪),为此所有卫生间都已关闭。我们就近找到了国家农业部(上图),门口很清静,一个人也没有。女婿问过门前正在工作的花工,他说可以进入。我心想这正好看看他们的政府机关是个什么样子,因此,女婿一拉开大门我就迅速闪身进入,猝不及防,紧靠在门口的一张桌子后边突然站起一个全副武装的黑人大汉!
说他“全副武装”也是有点夸张,他并没有跨冲锋枪,也没有带手雷,只是身着一套深蓝色的制服,扎着武装带,佩戴了一把手枪。他块头比较大,显得有些威武。女婿见状,赶紧迎上去和他搭话。他知道我们是普通游客,很温和地告诉我们,这里对外开放的部分现在关闭,右首有个展览馆可以解决方便问题。

6)展览馆大概是一个承接各种展览的公共场所,那里人来人往的很多。在那里女婿为我取到一份旅游地图,在大厅还有一座沙盘,上图即是(图中蓝色汉字是我在整理照片时加上去的)。
从林肯纪念堂到国会大厦之间3公里长的地面,被称作国家广场,也称林荫大道,或曰国家公园,是一著名的公共空间,公民可以在这里自由集会或休闲,这也是国家重要庆典活动的场所,有关新闻报道常提到这个地方。

7)这是在林荫大道旁边的雕塑公园的一份作品。因时间紧我们没有进到里面参观。
8)小鸟也在林荫大道上自由散步。这里的鸟很多,都不怎么怕人。这只鸟看到我要给它照相,竟迈开大步在我面前走起来,看它的姿态多么精神!
9)在林荫大道上休闲的人们。这种代步工具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在不少地方可见到它的身影。

10)坐在观光车上看国会大厦的团体游客。
11)国会大厦。
12)在林荫大道上。

13)国会大厦的正面,历届当选总统在此宣誓就职。
大厦顶上的雕像是印第安自由女神 。
14)林荫大道上的古树,正是扬花时节。

15)国会大厦侧面。
16)满挂繁花的老树。

17)在国会大厦前骑独轮车的女孩。

18)大概上午10点多,我和女儿、外孙女一起排队进入国会大厦参观。
安检很严,水瓶和水杯都不准带入,因此在入口处可以看到,许多人都在仰着脖子咕嘟咕嘟地喝水,喝光水的瓶子、杯子都得投入门外的大垃圾箱里。身上带的所有东西都须扫描。即使这样,我在过安检门时还是响起了报警声。我赶紧检查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原来是在衬衣口袋里一板包装药片的锡纸。一位穿制服的黑人男子操着流利的普通话问我:“你是中国人?”我说:“是的。”为了让他们放心,我转身要回去再走一边安检门,那位黑人男子忙说:“好了,好了,没事儿了!”
接下来,观众按顺序被分批导入一个大厅,观看20多分钟的一个影片,女儿坐在我身边一一翻译。影片介绍了美国简史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上图)。
以下的参观由导游者带领,每一位导游负责三四十名观众,每一名观众配发一付耳机,接听导游的解说,每一位导游通过无线麦克发出不同频率的信号,观众的耳机只与本组导游的频率匹配,所以尽管观众很多,但现场一点也不乱,听不到任何噪音。很可惜,这项服务对于我来说等于零,如果有同声翻译就好了;我只得不停地录像,等带回来研究(回来了也没有时间研究,资料仍存在摄像机内,现在我只能作简单介绍)。

19)这是国会大厦的中央大厅的穹顶,高55米,顶画是意大利画家画的《华盛顿羽化》。中央大厅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南北两侧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会议厅。

20)在中央大厅,观众带着耳机聚精会神地听导游解说。大理石雕像是林肯。大厅周边还有其他杰出总统的石雕。在大厅南侧设有专门的雕像厅,那里有百余尊或铜或石的雕像,他们是各州推选出的(每州两位)对国家最有贡献的人。大厅挂着八幅油画,记载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幅油画叫《康华利勋爵(英)投降》,表现的是独立战争的场面。

21)大厅穹顶浮雕局部之一。
22)大厅穹顶浮雕局部之二。

23)大厅穹顶浮雕局部之三。
参观了国会大厦,我还想说说那些穿着枣红色上装的导游,据说他们都是志愿者,年龄都比较大。给我们导游的那位老人,我看他一定在60岁以上。他一条腿有点跛,左手拄着一根手杖,右手不时地打着手势,脸上挂着微笑,虽然我听不懂他讲的内容(那当然不怨他),但我很感谢他。参观完毕,工作人员没有急着收走耳机,而是教大家怎样把耳机的线按统一的样式整理好,然后收起来,准备配发给下一批参观的人用。这样的小环节倒让我很感动。
(本篇编完,下篇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