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的年(1)

(2009-01-31 17:11:39)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河宛延

 

  很久没有在老家过年了,但老家的年俗,时时记起,特别在过年的时候。不过我记得的都是老例儿,其中有不少迷信色彩。

  ——扫陈(尘)  辞灶 

  农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

  腊月廿三辞灶,别处叫过小年,应是过年的第一项活动。事先把住房里面从上到下扫过,叫“扫陈”(陈,疑尘,亦通)。扫下的灰尘杂物不能乱丢,都集中到天井焚烧。

灶王爷的神龛位于灶台上方。神像是木板彩色印刷,上方印着24节气表,同时还印有“(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字样,喻示当年旱涝、收成。神像下架一平板,摆设香炉供品。当日供品,必有糖瓜(麦芽糖制)。晚上,全家吃面条。锅里的水烧开了,屋子里充满了蒸汽。神龛处烛光、香火摇曳,先捞一碗面供上。然后,将神像揭下烧了,举杯浇奠,磕头如仪。

  新“请”的神像,要在腊月三十供上;对联也是新写的,词儿是老词儿,各家差不多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我第一次学写对联,用的词儿是“入厨先净手,对灶莫妄言”。为了节俭,我家一般不换神像,母亲只买一张新的“节气表”覆盖在旧的上面。因为那张表很适用,除了节气,还印有哪一天入伏,哪一天出伏,哪一天进九,哪一天出九,相当于月份牌。后来在最困难的年头,这张“节气表”也顾不上买了,想知道四时八节,也只能“傻子过年看邻居”了。  

 

               老家的年(1)           老家的年(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春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