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昨)
我在大学社会活动比较多,先是被班主任指定当体育委员兼民兵排长,暑假参加全校民兵干部集训,第一次到靶场实弹射击,打了个“优秀”。后来我参加了校话剧团,观摩了许多高水平的演出,见到一些名人,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如侯宝林、常香玉、萧三、光未然、袁水拍等。在体育方面我曾被学校田径队选入,因为我在系运动会获铅球第一名。当时正准备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训练很紧张,待遇也很好,增加了粮食定量,在运动员餐厅就餐。后来我因被选为班主席,工作忙不过来,就退出了田径队。
从中学到大学,我都是图书馆的常客。看书是我最大爱好,至今兴趣不减,但和两个表姑及表婶比,我读的书远没有她们多。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有人说仅此不够,还要“与万人谈”,就是和多人交流,敢于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这对开发人的全面能力都有好处。
我在学生时期,除了有一些愉快的回忆,还有一些当时不甚愉快,后来感到受益更大的事。例如我当民兵排长时,有一次组织训练,自己没有随身带好枪支,受到了武装部长的严厉批评。如果没有那次的批评,我不会那么深刻懂得“战士爱枪如命”的道理。引申开,农民要爱土地,工人要爱机器,学生要爱书…。还有一件小事,也让我终生不忘。有一次寒假里,我被临时安排陪一越南留学生到长安剧场看戏,我无意坐到了同一排偏中间的位子上。为此我被外事办公室主任狠批了一通。这让我记住,办事要仔细,不懂要勤问,特别在正式场合,小事也不能马虎。
顺思路写多了,算补上封信的欠账。
最近我买了两本书,一是《我的事业是父亲》,作者蔡笑晚。他家6个孩子全都是优秀人才,有美国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有美国一有名银行的副总裁…。另一本是《和儿子一起成长》,作者杨文,是我们山东老乡。她的儿子是英国剑桥大学博士。这两本书,我各买了3册分送你家、表叔和牙医。我手边还有一本书叫《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作者王金战,是北京人大附中数学老师,也是山东老乡。这书我正在看,先抄一段给你。
“优秀是一种习惯
“学生需要养成多个好习惯,最后才能形成综合优势。
“学习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意志品质、专注程度、执著程度等等。而这些因素成为思维和行为定势的时候,就被称之为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让孩子学业优秀,坏习惯则削弱我们的竞争能力。”
王老师在书中还附录了一个中学生的文章,题目就叫《优秀是一种习惯》,提纲摘录:
“先说学习的习惯。
“第一要刻苦,要舍得花时间。
“第二要讲究方法,要少走或不走弯路。
“再说行为习惯。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实际是在学习做人。
“第一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第二是开好头不开坏头。
“第三是咬牙坚持。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到现在一天都没有间断过。…养成了好习惯。
“第四是创造好环境。
“第五是不找借口。据说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规矩,就是:不许找借口。这对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人最容易原谅自己,事情没做好,想办法找一些原因,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坏习惯。
“第六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习惯于为他人服务。建议大家要乐于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如班干部、课代表等。”
好了,夜又深了。再见!
舅爷
2007/9/30
(信中有错别字若干,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纠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