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前三年半,我们班的气氛很和谐,同学间常开个玩笑。班里女同学只有7人,属“弱势群体”,常成为被捉弄的对象。
——在上俄语的课堂上
S俄语学得好,是本班课代表。她个子不很高,很活泼,留着一双长辫子。据说她每天早晨梳辫子要费半个小时。为此在生活会上大家还给她提过意见。
在一堂俄语课上,老师照例先检查上次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叫同学回答,可是一连叫了七八个同学,都答不出,站在那里很尴尬。S早就胸有成竹,跃跃欲试。老师没有办法,只得最后请她来圆场。
“塔娃里夏(同学)S!” 老师无奈地喊。
“啊——”S刚要站起来,没想到自己的辫子被人系在椅子的靠背上了,猛地一起,随即又跌坐在椅子上。在她的身后就是绰号叫大炮的W。
老师哭笑不得,只得让站着的同学“萨季捷锡!”(请坐)
在课堂上不应该开玩笑.当然这和文革以后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在餐厅
学校有二三个学生餐厅,我们班的同学都习惯在第2餐厅吃饭。每到开饭前,餐厅门前先站了许多人,等时间一到,大师傅从里面把门打开,同学们便蜂拥而入。大家先到碗架取了自己的碗,然后到窗口排队,秩序倒也井然,没有人加塞儿。
那天中午,我们几个男生抢先进入了餐厅,取了碗,并不着急去排队,坐在饭桌边等一个人——M的到来。
M绰号叫“小不点儿”。她个子小,人极精明,嘴巴也厉害。过了一会儿,M出现在门口。只见她心无旁骛地直奔碗架,在那里寻找她的碗。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比她原来放的位置高了一格。她伸出手,翘着脚,很费劲地够到了碗,。就在她往下拿的时候,碗里装满的水顺手臂流了下来…
…
M听到W带头发出的笑声,向着我们冲过来,拿着碗里剩下的水要泼W,W早有防备,带着碗跑到其它餐厅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