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以及周围一般叫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称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西起宝鸡市,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东西长300千米,西狭东宽。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原是一局部断层陷落地带,后经泾河、渭河和洛河等冲积而成的黄土质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所以皇帝们才把都城定在西安了。
这里民风淳朴,风俗奇特,素有陕西八大怪之说。一、面条像腰带。二、锅盔像锅盖。三、板凳不坐蹲起来。四、碗盆难分开。五、帕帕头上戴。六、房子半边盖。七、姑娘不对外。八、唱戏吼起来。
著名的关中八景是华岳仙掌——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地看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此崖曰“仙掌崖”。
曲江流饮——曾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轻漂漫泛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
雁塔晨钟——雁塔为西安市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铸的两万多斤重的大铁钟。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洪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
咸阳古渡——横贯关中的渭河,从古秦都咸阳旁边流过。据记载,“咸阳古渡”建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
草堂烟雾——位于秦岭主峰北麓的草堂寺有一井,井口常有烟雾升腾而出,与周围山岚水气及草堂寺上空缭绕的香烟混为一体,形成草堂烟雾的美景。
灞桥风雪——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像冬日雪花飞扬。
骊山晚照——“骊”在古汉语中是黑色骏马的意思。古时山上松柏满坡,林涛滚滚,从远处看去,郁郁葱葱,活像一匹奔腾青骏的骊马立于渭河平原,美如锦绣,故称骊山。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苍山秀岭涂上万道红霞,景色妩媚动人,酷似一匹“火焰驹”。
太白积雪——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由于山高云淡,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
而我们这次的腐败游涵盖了陕西的最热门的线路,算是对陕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虽然传统的关中八景没有全部欣赏完,但是欣赏了一些新的景点。特别是革命圣地延安行收获很大。
2007年8月1日下午,我们一行人乘上了火车,经过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行,我们于2号上午7点多种到了西安。而一到西安,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也没有到酒店休息,就直接开始了我们的行程.
首先一下火车给我们第一个强烈印象的是西安的古城墙.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有专家认为,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其价值可以说无以伦比。据精确测量,西安古城墙全长13.912公里,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其中南城墙4256米,西城墙长2706米,覆盖于隋唐时期的皇城之上,并分别向东、向北延长约1/4;东城墙2886米,北城墙长4262米,为明洪武年间修建。整座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堡。
可以说,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呢。
http://www.5zls.org/UpFile/UpAttachment/2007-9/2007913233828.jpg
东城门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般东为正,所以是黄城的正门.上面牌匾上写着"紫气东来".
http://www.5zls.org/UpFile/UpAttachment/2007-9/2007913235419.jpg
城墙上放置的古代火炮.
http://www.5zls.org/UpFile/UpAttachment/2007-9/2007913235635.jpg
塞门刀车.攻城的武器之一.
http://www.5zls.org/UpFile/UpAttachment/2007-9/20079141005.jpg
行桥——攻城的武器之一。
http://www.5zls.org/UpFile/UpAttachment/2007-9/2007914102235.jpg
从城门楼上眺望城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