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那些个年趣
时间总是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前行,人总得往前看。今年的年,过的有些肃然。虽然鞭炮声驱散了冬天的寒意,但是50年一遇的雪灾还是让欢乐的气氛失色不少。依然是守岁、看春晚。但是已然没有了那种期待和兴奋,只是例行公事般。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自然过年的心情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呆在家里,自然就想起了小时侯过年的一些趣事来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穿着木屐拜年。现在日本的木屐据说就是从小时侯穿的那种演变而成的,反而我们现在都不穿了。记得鞋底是木头的,上面象现在的拖鞋,是刷了桐油的,而鞋底下面钉了前后两排铁齿,因而防滑,走在路上还叮叮的响。说实在的,这么殷勤地去百年,当然有自己的小算盘了——可以得压岁钱啊。说起来,得压岁钱也是一年俗呢。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压岁钱被认为是压住邪祟的,因“岁”与“祟”同音而得名,反映了老百姓祈福的心态。那个时候,能得到一元前,五毛钱就是高兴得不得了的事情了。得了钱就是买鞭炮、糖果、小玩意儿等,哪里象现在少则50,多则百上千都有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到了现在,该自己给下辈压岁钱了,当然得压岁钱的乐趣自然就没有了。
男孩子对鞭炮是很热衷的。用压岁钱买来鞭炮,自然是舍不得整架来放的,而是拆了一个一个地放。小朋友们在一起,自然是比谁兜里的鞭炮多了。放鞭是很有讲究的。一个鞭拿在手上,找大人要根烟或者拿柱香,点了后要扔得高、扔得远,否则是会炸手的。这就看孩子们的胆量了,往往胆量小的是不敢拿在手里放的,那怎么办呢?自然有办法了。就插进地里或者放在罐头瓶子里,点燃了快速地跑开,把耳朵捂上。随着“啪”的一声响,快乐就漾上了心头。那个时候,生活水平不高,自然不能象现在放那么多的烟花。烟花是稀罕物,只有公家才得起来放。现在一般人连50响、100响的焰火都能买来放了。除了放鞭,还有就是小玩意儿了。很有印象的是小风车,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男孩女孩都非常喜欢了。风车是彩色的,上面有面小红旗,人一走动,风车就忽忽的转,自然就高兴了。如果遇见做糖人的老人来了,那是自然围了许多人。一般的,做糖人的担子上有个转盘,就象如今摸奖的转盘一样,不同的上面是许多动物或者《西游记》里的人物等,记得是5分钱就可以一转,转个什么,老人就用糖给你做个什么,又能看,又能吃,当然是舍不得吃的。那糖人五颜六色的,象极了现在的卡通人物。放在家里好多天,知道天暖和了,开始化了,才吃掉的。现在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开炸锅、卤锅、炒锅,我们家还自己做点小点心。先说说炸锅,肉丸子、炸鱼都是自己做的,不象现在到外面就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卤锅就更是麻烦了,先是买来紫酱等原料制作卤水,好了之后就什么鸡啊、蹄膀啊,还有海带、藕什么的都可以卤,味道非常的好;炒锅呢,就是自己用沙子炒花生、瓜子、炒米之类的;小点心我们叫荷页啊、麻片啊、还有翻饺子、玉兰片等都是我们那里的特色小吃,都是由家里制作的。现在虽然什么都可以买到了,但是总觉得味道不是那个味道了。通常那些东西都可以吃到正月十五后,由于平时生活很艰苦,因此春节就是以吃为主了。不过那年自然是过的非常开心的。
还有,家里条件好的,自然每个小孩都可以做一套新衣。那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两上以上的小孩。如果条件一般的,就是大孩子的衣服改改给小的穿。那个时候衣服都很朴素,即使女孩子也基本没有什么花衣裳,因此姐姐的衣服改了给弟弟穿是常有的事情。现在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破了,而是样子过时了,就不穿了。现在的人不新衣服故意弄旧了,磨破了穿,而那个时候,穿有补丁的衣服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补丁的到稀罕了。
过年呢,自然是扫扬尘、还有拜灶王爷、贴春、贴年画等,过年呢,是很喜庆的事情了,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呢。而现在,年呢,过得很没有味道了。记得给大人们拜年,是要作揖磕头的,现在这些礼节也简单了甚至没有了,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解决问题了。走亲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见到许多小朋友,小朋友在一起自然是开心的一起玩耍,哪里象现在的小孩子太自我,太娇宠,在一起小小的还攀比。年夜饭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了。一定要双数的菜,一般有8碗、12碗、16碗,不能是10碗、14碗的。桌上一定要有鱼,鱼头要对准家里最长的人放,这鱼平时还不能吃,要等正月十五过了才能吃,所以叫看鱼。这也是祈福了,“年年有余”的意思,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了正月十二,什么狮子啊,龙灯啊,采莲船什么的就开始耍了,一直要到正月十六,所以过了正月十六年才真正过完了。后来政府因为一些原因不允许民间进行这些活动。而这几年有开始兴起了,农村尤甚。那些玩耍的人,衣着整齐鲜艳的行头,在每个公家的私人门前玩耍。当然是有讲究的,门前放架鞭的,才可以玩耍,而且鞭不停,玩耍不停。条件好的,当然鞭就放的多些,那些玩狮子龙灯的都是练过些把式的,玩这个是要花大力气的。特别是龙灯,十几个人常常是满头大汗。最后自然是要得彩头的,一般是给些好酒好烟,有的还给红包。最精彩的,当属“取红”。我们那是小地方,一般的房子三层就很高的了,在楼上伸出一竹竿出来,上面挂着红纸包着的烟什么的,由玩式子龙灯的汉子们叠罗汉,一般是要叠到三层才能取到。这样就意味着来年大发,红红火火了。不过这样的活动许多年都没有见到过了。
历史是朝前发展的,随着一些年俗的消失,新的年俗也涌现了出来。比如看春晚啊,过年出去旅游啊,吃年饭在饭店吃啊,有的地方禁鞭啊什么的都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现在人们条件好多了,吃的穿的都非常富余,而且都变着花样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辛勤工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怀念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祝愿祖国越来越强盛,祝愿咱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