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谁而户外?

(2007-11-14 12:45:09)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旅行/见闻

分类: 行摄天涯
为谁而户外?
 
为谁而户外?

  户外这个事情其实古已有之,只是近年来人们根据泊来词outdoor翻译而来.在古代,叫出游,有钱的达官贵人可以坐上车辇,带上美食和仆人,赏名山大川,访官贾要人,而一般的人呢,当然也有踏青,登高等活动,更有行千里路者如写<水经注>的郦道元,写<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写<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等都可以说是户外运动的先驱了。


    《水经注》不仅讲河流,还详细记载了河流所经的地貌、地质矿物和动植物、历史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地名的由来和演变,一向为我国古代研究地理的人所关注。《水经注》兼知识性和文学性,文字生动流畅,其中许多篇章已成为古今描写山水景物的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对山峡的描写.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包括大宁河宽谷和香溪宽谷,全长193公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述前人描写三峡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羲月”,把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峡内激流翻滚,惊涛拍岸,宽谷地带又有富饶的村庄、翠绿的梯田,把三峡装点得更加生机盎然,组成了一条绚烂多彩的百里画廊。即使185米高的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主要景点并不被淹没,一些被淹没的景点也将移建,所以三峡主体风景依旧。让我们沿江而下,饱览一下三峡的风光吧。


    徐霞客游记》系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给黄山的评价。


  徐霞客的<游雁荡山记>中,有这样的描写"山之峰 如怒笋 山之柱如卓笔 摩天辟地 有大水自崖上轰然而下深潭凸岩 ,峭削直立 ,水无着落 ,腾空飘泼."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4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可以说出游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需要离开自己的驻地到很远的地方去狩猎,这个过程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户外的雏形,而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学会欣赏一路的风光,到了后来,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可以由迁徙式的生活而定居下来,就因而经常走亲访友,这个时候,沿途的旖旎风光也渐渐让人们心生感慨.一些文人墨客对天下美景自然更敏感一些,因此渐渐地自唐宋就开始出现了著名的游记,更有唐诗宋词对风景的脍炙人口的描绘.


    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关于风光的佳作比比皆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化",难保不是带动了人们欣赏红叶的激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明赏菊的习俗已存在千百年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山峡的美景引得人们哪怕冒着危险,也要看个究竟.


    且不说美景陶冶性情什么的,单就是长途的跋涉,沿途的风光,就足以让人忘掉烦忧,全身心投入到自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而中国的哲学,一向是讲究天人合一,人们对自然怀有一种祭祀般的崇拜心理.这可以在对待园林的态度中看出来.


    中国的园林,讲究已保持自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加入人文的思想,置景其实是表达了主人的生活观和人生观,以及政治抱负什么的,正所谓借景抒情,所以景物都是因地制宜,并不讲究对称,而讲究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景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国外的呢,则强调人的力量,要景观听从完全服从人们的需要,讲究对称,主观,比如数要简成圆形方形什么的,所以国外的景观大都是规规矩矩的.


    审美观是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自然产生的,自然的景致导致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这种联想使人们身心预愉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限制人口流动的时代了,交通方便,假期也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荷包暖和,这样,古老的出游使得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享受了.


    一开始,人们是被旅行团牵着鼻子走,后来,跟团使人们厌烦了。人们便开始自助游,当然,国外的驴一族对我们的自助游是起了表率作用的.现在虽然国内自助游还不是很成熟,比如救助机构等缺乏,但是已经是方兴未艾了.


    从自助游生级,先是三五好友结伴去,后来有人利用户联网的便利,办起了俱乐部,这样使的许多不熟悉,不在一起的喜欢自助游的朋友可以互通信息,也可以组织比较大的活动了.这样便产生了户外运动,也由此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目前每个大中城市,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这样的户外俱乐部.


    说到这里,应该说说题目了.我们参加户外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我们更快乐.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已经让我们透不过气来了,汽车的尾气等危害着我们的身体,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生活的压力,竞争的激烈,使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排解压力,而户外是非常好的选择;人是自然之子,我们来自自然,归于自然,投身自然是我们的原始本能.


    朋友,不管你工作是否忙,不管是应酬是否多,不管你是否对户外不熟悉,不管你是否比较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请你和我们一道,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吧.


    我们为自己,为了活得更好而户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