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日本儿童缘何成了其现实社会的牺牲品?

标签:
日本儿童缘何成了其现杂谈 |
分类: 世界文化艺术 |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06/07/28/ng060728011.jpg
近年来,虐待儿童的犯罪不断出现在日本的新闻报道中。据日本儿童情报研究中心统计,1995年日本全国发生的虐童案有1171起,而2005年就达到了3.34万起,10年间增加了近30倍。虐童的手段也由单纯的身体虐待,变为身体虐待(占45%)加精神虐待(占37%),以及其他方式。
更令人惊愕的是,被虐儿童的年龄急剧下降,其中近半数是学龄前儿童和哺乳期的幼儿。据不完全统计,自日本《儿童虐待防止法》施行以来,3年间共有152名儿童被虐身亡。虐待儿童问题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位母亲将孩子打死
7月25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一个名叫桥本绫子的女性遭警方逮捕。她的罪状是对年仅2岁的女儿施加暴行,导致女儿昏迷不醒。警方经过调查得知,桥本不仅多次殴打女儿,还多次把孩子抱起来往床垫上撞。为此,警方以虐待罪为名将其逮捕。此前,警方还逮捕了一名叫富山铃香的女性。她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女儿,还杀害了与女儿同在一个幼儿园的男孩儿。滋贺县彦根市的公司职员迁利正,多次对4岁的女儿施以暴力,致使女儿死亡。
桥本、富山和迁利正的例子,正是日本虐童问题日趋严重的一个缩影。根据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因为母亲放弃养育责任、不给孩子按时做饭等原因而住院的孩子高达400人,其中12人死亡,21人留下严重后遗症。而去年一年里,关于儿童虐待的咨询次数也达到历史最高,达到3万多人次,比过去增长了15倍还多。
专门召开防虐童大会
7月25日,日本的民生儿童委员研修会在京都市的“京大会馆”举办了一次以“防止虐待儿童办法”为主题的研讨会。日本“防止儿童虐待协会”认为,造成日本父母虐待孩子的原因很多,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冷淡,造成父母们在遇到烦恼无处倾诉,于是将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
另据报道,在虐童家庭中,42.9%是“低保”或“负债”家庭,36.6%的被虐儿童有智力或身体残障问题,大多数的虐童家长都有过酗酒史。
日本埼玉县的女子小暮加奈因为自身压力过大,将1岁10个月大的二儿子殴打致死;福冈县福冈市八岛美佐用双手把正在熟睡的1岁零8个月大的儿子活活勒死。这只是日本近期发生的两例虐童致死个案,而他们杀子的理由都是“育儿以及家庭关系令人烦恼”。
日本厚生劳动省刚刚公布的统计调查显示,2010年度,日本各都道府县的儿童保护中心共接到虐待儿童咨询案件突破5万件,比2009年增加了28.1%。而这还不包括“3•11大地震”三个重灾县。
人们常说:舐犊之情情深意切,可如今处于“少子化”时代的日本,虐童杀子案件一年间就增加近三成,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这究竟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这些父母,用本应呵护亲子的温暖手掌杀掉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认真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伤害的目标是孩子,但是引发虐童事件的诱因却不在于“亲子矛盾”,或者说,并不是孩子的错导致这些年轻父母痛下狠手。试想,一个几周岁的小孩子能犯下多大的错误呢?就算他们犯了“大错”,也不足以使他们的亲生父母产生必杀之的念头。所以说,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的父母出了问题,是这些年轻父母的生活遇到了难以排解的问题,让咿呀学步和未成年的孩子成了牺牲品。
调查显示,发生虐童杀子行为的这些年轻父母大多出生于80年代,在他们的幼年时期就经历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而这一时期也是许多日本传统思想、传统美德开始崩溃淡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没有很好地继承日本民族勤劳苦干、隐忍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开始追求奢侈糜烂的享乐生活,开始学会放纵不羁的个性表现。其结果就是只会享受,不能吃苦。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们便开始用非正常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殊不知放纵情绪是把双刃剑,在获得短暂精神慰藉的同时,自己却沦为了情绪的奴隶。
同时,由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滑坡,使这一代年轻人在求职和工作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许多人工作了很多年却一直都是派遣工,经济收入非常不稳定。他们独自生活时还可以“过得去”,一旦结婚生子,顿感生活负担加重。加上日本各种机构里管理非常严格,规矩规章繁多。因此,愤懑和压抑感在这些人的心理不断积累,在外无法排泄的情况下,就在家庭里爆发出来了,愤怒和绝望驱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伸出了毒手。
日本社会虐童案激增,还反映出日本政府相关管理职能的缺失。厚劳省发布的数据表示,2000年至今,虐童咨询案件的数量增加了4.7倍,但相应的咨询机关却只增加了2.1倍。尽管日本政府2000年就公布了《儿童虐待防止法》,但对于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不到位。对于那些不易被发现的“隐性”虐待案件,相关法律界定也不明显。同时,儿童保护中心的权力有限,接到市民“报警”后,只能借助警察帮忙入户调查。这使得有些当事人对于儿童保护中心的“传唤”置若罔闻,对于儿童保护中心的警告不理不睬,继续违法妄为。
在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虐童案件却不断激增,显示的不单是亲子教育问题,还折射出日本国内众多的社会现实问题,应该引起日本的反省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