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永亮笔下的万柳塘

标签:
文化盛京八景沈阳万柳塘奉天柳塘避暑 |
分类: 散文 |
沈阳城南万柳塘,和现在城东南那个完全是两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建后的市府广场,又多了一道景观:盛京八景地画。小儿科式的错字除了再一次证明沈阳的退化已经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外,也验证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在沈阳做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市府广场是沈阳的脸,一个洗脸都不认真的城市,确实有不要脸之嫌啊!
这其中对万柳塘的文字介绍中,不仅仅是把“形成万柳塘公园雏形”中的“雏”刻成了锥子的“锥”——这样,万柳塘的假山便成了令人捧腹的“锥”型,它还在继续着以往多年记者小编甚至专家们的荒唐定位:旧址万柳塘,位于沈阳市东南部。
这太过分了。
不用费多少工夫就可以查阅到,万柳堂旧址或者说原址,在小南门外五里处,也就是今天的沈阳药科大学一带。而且万柳塘也叫万柳堂,民俗学家齐守成先生说,那里确实有个堂屋,上世纪20年代还在,后来就没有了。这在沈阳这座粗犷又粗鲁的城市里,太正常不过了。一个方城都能够不剩一块砖地毁掉,别说一个堂屋了!
永
菜花黄泛野烟微,兰若堤边掩半扉。
亭午不闻清磬发,板桥驴背一僧归。
沈阳是永亮的家乡。从永亮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已经有了农田,当然,是菜田。在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一点点对柳的描述,28个字中,写了菜,写了庙(兰若),写了僧,写了桥,甚至写了驴,但就是不写柳,这种“不写之写”为我们勾勒出的,是更加真实和富于立体感的万柳塘——万柳堂不可能只有柳。
至于柳在诗人所描述的景致中的位置,读者尽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想象了。不写柳的咏万柳塘诗,这是目前闲人所读到的唯一一首,其他诗人的咏万柳塘诗,皆写柳,且在诗中出现柳字。在唐宋时期,即使是一般诗人或者准诗人,被吟诵物的名字是不能直接出现在诗中的,这样方为高手。
永亮做到了,而且很彻底,不但通篇不见柳字,而且通篇没有柳的痕迹。
闲人想的是,永亮笔下的庙,是那一座?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它写的是东边的庙,那就是广慈寺;如果写的是西边的庙,那就是关王庙。当然,前提是他处于万柳塘岳托墓地南边的位置,而且关王庙还在。在沈阳中卫的地图上,我们还能看到这里关帝庙的标注,但那时,万柳塘还没有标注。而广慈寺是清初所建。
所以想到广慈寺,是因为那时的南塔一带,柳荫一点也不比万柳塘差,或者准确一点说,它们是连成一片的,所以才有陈梦雷的“城南十里青”之佳句,指的就是万柳塘和南塔一带。
总之,永亮这首诗写的清新别致,像一幅工意相融的画作,读来颇具美感。
和其他吟诵万柳堂的诗人相同的是,永亮也是对葬在这里的爱新觉罗·岳托只字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这就是万柳塘旧址,在小南边门的正南边,它东南边是南塔;三王坟一带,则是
53年开挖的新万柳塘,就是说,这里当年不是万柳塘,但属万泉河流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明代沈阳卫城地图上,城南万柳塘地区有一座关王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上图片:市府广场盛京八景之柳塘避暑
———————————————————
碑刻上说,假山形成了万柳塘公园的“锥”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