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2014-08-13 07:30:50)
标签:

文化

历史

沈阳伊氏宗祠

汤古代

溥杰

分类: 散文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白圈内即为伊氏祠堂,它后身的乐郊路北,就是当年的徽宗寺原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年末,我来到大南和小南一带。因为我知道这里有一片老平房和老楼,便想拍几张能够有价值的。在临近老城外南通天街时,我看到了庆余店巷的楼牌,便向里面走去。走着走着,便看到了一些已经破败的青砖平房。

 

接着,我便看到了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它有琉璃瓦,有石雕,但又不像民居。拍下之后,我便开始找寻附近的居民,想问一问栋建筑的来历。我正该积累知识的年龄,恰好在吉林工作,所以对自己家乡的历史知之甚少。但由于是冬季,所以看不到有居民从这里走出,便就此作罢了。

 

然后,我拍摄了它周边的一些老房子。

 

晚上,我将照片发到记忆论坛辽宁版上,很快得到了信息。资深文保志愿者告诉我:“这是伊氏宗祠,建于康德九年十月一日,里面有石碑。”

 

伊氏祠堂的修建者,是努尔哈赤四子汤古代的后人伊文郁(1885—1944年)。尽管是清朝宗室后裔,但他并没有入仕,一直以律师为业,还曾做过奉天维城学校的校董。伪满时期,伊文郁在小南关火神庙胡同自家的西院,修建了这座宗祠——这就是说,伊文郁当时就住在小南关南门脸儿,他家北边,就是早年的徽宗寺。

 

祠堂建成后,伊文郁请来宗室溥杰、宝熙撰写了《建庙记》和《宗祀序》等。1948年中共在沈阳建立政权后,伊文郁家人被从这里逐出。

 

1977年,伊氏宗祠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拆除,在原址上,几座蠢笨而呆板的四层楼房拔地而起;但由于某种偶然,伊氏宗祠中的一座建筑有幸保留了下来,成为自来水公司的水泵房——自来水沈河营业处宝光泵站!这不能不说是不幸中之大幸,自来水公司功莫大焉!

 

就在闲人来这里拍照的前后,《沈阳晚报》记者邱宏对这里半年前的发现,进行了报道——

宝光泵站班长王海阳在泵站的墙壁脱落处,发现了斑斑字迹,他再细看,是一块石板。王海阳将此事通报了市文物管理部门。考古人员经过勘察现场后发现,这座老宅当初有前廊,后被人们封闭。前廊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各镶嵌着一块石碑。石碑均高1.6米左右、宽80厘米,为青色石料,质地光滑。西侧石碑因涂抹了水泥,字迹不清。

 

东侧石碑上载文:宗祀序/十七世孙宝熙敬书/先人兢兢业业/授家室于子孙者何为耶……应感传统关系尽我财力/建立宗庙/备为祭祀以慰先人在天之灵/略补亲恩于万幸/视工程完竣/缀成数语而自为序并附以铭曰刊石立庙……康德九年十月一日。

 

西侧石碑载文:伊氏建庙记/溥杰谨书……满人随名称姓/伊氏先君源出爱新觉罗/由清太祖位下第四、六子塔拜汤古岱分支封爵……今在奉天市沈阳区大南街一段二九三号/面积六百十六米……康德九年十月一日竣工/为之铭曰/白山黑水/源远流长/奉天建庙/赫赫堂皇/以慰先祖/永享馨香/启佑我后/代代其昌。

 

经考古人员初步认定,二石碑应为“记事碑”。

看了邱宏这篇报道,闲人在欣慰之余还有一问:是谁把这座建筑的前廊封闭起来?是有意还是无意?是为了住人还是为了保住石碑?

 

作为宗祠文化极不发达的沈阳,宗祠本就不多,这样,伊氏宗祠这一幸存的建筑作为沈阳地区为数不多的宗祠,而且是爱新觉罗皇族的祠堂,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由于身体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去南通天街一带了,从目前的百度实景图上看去,它的顶部已经进行了保护处理,但这是2013年的情景,现在,也不知它处于何种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网上图片,伊氏宗祠后身侧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网友柳塘寒士2008年4月拍摄,比我早来了8个月!

    看,前廊被封死,做了南外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网上图片,这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的拍摄角度。

    两栋楼之间的缝隙,就是南通天街,,楼的右侧

    就是乐郊路。

    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百度实景:乐郊路上的庆余社区,从这个路口进去右拐,就是祠堂的所在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看,那个有蓝盖子的就是那座祠堂!(百度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换个角度

    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08年我就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大南街庆余店东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三图为闲人于08年12月拍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祠堂周边的老房子

     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老房子的前脸儿

     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当时,俺只拍了祠堂的西大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伊氏祠堂就在火神庙胡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右上角红框标注为:火神庙南胡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旧事】伊氏宗祠和记事碑

     当年的庆余店胡同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