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古林禅师和徽宗寺

标签:
文化沈阳乐郊路沈阳徽宗寺靖康之耻奉天贫儿学校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徽宗寺之前的名字是乐郊馆,就是说,它是一家官办的旅店,那时叫驿馆,。之所以叫乐郊馆,是因为这个馆的馆址处于当时的乐郊县,即更早的三河县。之所以叫徽宗寺,老沈阳的传说中说,徽宗、钦宗当年被掠押解北上时,曾经过这里,因龙体不支,押解者也怕出事,便在乐郊馆将息了时日。
后来,此馆渐废。说不清是哪朝哪代,此处便因此传说而成了寺庙,徽宗寺便这样出现了。为避圣讳,后来又改叫辉宗寺。有人认为,徽钦二帝在乐郊馆将息之事,正史上没有记载,目前只能算是一个传说,因为从金人押解二帝的地理逻辑上看,路过沈阳的可能不是很大。
但网上有人贴出徽钦二帝押解北上的辽北段线路图,上面标注确实经过沈阳,不知此图确否。闲人以为,如果说有某一路汉臣被押解向北,经过这里,倒是很有可能,而正是这些汉臣,在乐郊馆留宿且在此怀念旧主,从而这里便成为纪念旧主的拜谒之地,便有了徽宗寺。
但徽宗寺最终成为辉宗寺,却是板上钉钉的事。这既有般若寺的开山始祖古林禅师寄住“徽宗寺”的文字、又有老沈阳地图上“辉宗寺”的字样为证。
初至沈阳寄住徽宗寺
水边林下已多年,
一旦移居到市廛。
夜半蒲团人静后,
依然明月满霜天。
身披破衲一孤僧,
历尽崎岖万里程。
举目遍观无蜀客,
可怜肝胆向谁倾?
上面两首绝句,即为古林禅师初到沈阳寄住徽宗寺时所吟诗句。
廛(chan 阳平),民居区域之称。
是啊,多年蜀地槛外之人,今天竟然到了这关外俗民之地域的一座小庙寄宿,身披残破的僧衣,孤身坐在蒲团上,看着子夜的明月霜天;万里征程后举目四望,皆为异乡之人,纵有一腔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大师以朴实真挚的词句,袒露了自己初到沈阳的满腹愁绪。
从目前有限的资料上看,古林禅师是长沙人,早年在四川出家为僧,因为朱氏后人,因此于清初被发配至关外。从发配地点——沈阳,而不是宁古塔等地来看,他的确应该是没有做过什么触犯清廷的事,只是因为朱族后人,令朝廷有所顾忌,但似仍属于“流人”之列。
从古林禅师两首绝句的标题,我们便可知道,确实有“徽宗寺”的称谓;而从民国年间的老沈阳地图看去,我们又看到了“辉宗寺”的标注。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说,不论徽、钦二帝是否住过乐郊馆,被掠至此的汉臣、汉文人对旧主的怀念,是确确实实的了。至于“辉宗寺”从何时叫起,待考。从一些史料上看,徽宗寺是一座不大的庙宇,而且香火也不是很旺。
由乐郊馆而徽宗寺,由徽宗寺而辉宗寺,这座当年的小小驿馆,后来的小小庙宇,再后来的奉天贫儿总校,留给我们的,是永远值得流传和铭记的故事和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宋徽宗画作
__________
宋徽宗书法
__________
靖康之耻
________
网上所见说是徽钦二帝押解北上辽北段线路,柳塘寒士指出:
这个线路图是当年宋朝去上京纳贡时的线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林禅师
________
红框中的字分别为“贫儿总校”和“辉宗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根据上图制作的简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张老地图上的小什字街也被剪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儿总校和辉宗寺原址的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南通天街向北看贫儿总校和辉宗寺原址一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东向西看,图中烟囱右侧的那栋楼,就是辉宗寺的大致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