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盛京天坛

标签:
文化沈阳天塔天坛一街天坛二街沈阳南塔 |
分类: 散文 |
沈阳民俗专家齐守成向记者提供的当年沈阳天坛的平面图和基座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候,对北京天坛最感兴趣的,就是它的回音壁,所以总是畅想着什么时候去北京,一定去回音壁喊上几嗓子!但长大后去北京无数,竟然至今未去天坛!有一次竟然是从它墙外走过,但仍旧没有进去,因为有要事在身,便顾不得回音壁了。人长大了,真没意思。
小时候也想象过家乡的天坛,因为那时大人的嘴里,时不时冒出天坛地坛风雨坛,还有什么先农坛、社稷坛。但大人们也没说出这几个坛的具体样式,或者讲出什么故事来。我便觉得,沈阳的天坛恐怕没有北京的大,甚至根本就没有回音壁,因为我感兴趣的是回音壁!
沈阳的天坛,据说是皇太极登基后,由汉臣上本建造的,因为满文化中还没有这个礼制,或者说,满文化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关东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不同步,确实造成了沈阳历史上的许多文化断层。1969年的冬季,我和几个同学在捡粪的时候,曾经经过这一带,但那时根本不知道天坛就在这里,那时,我们的眼前就是一片片覆盖着白雪的菜地。
相关资料是这样描述的——
天聪五年,皇太极再次续修沈阳城垣,同时营建宫阙,增建天坛、地坛等礼制建筑。依照传统规制,天坛设在位于大南门外五里的地方,坛状如圆丘,分三层,均为同心直圆型,每层圆面递加环砌。上层九重,周围一丈八尺;二层七重,周围三丈六尺;三层五层,周围五丈四尺;每层俱高三尺。四面设有相同的砖砌台阶。天坛四周围以缭墙,周长一百三十丈,东西南北台设一门,以南为正。
有资料说,皇太极即位时的天坛祭拜,是很讲究的,礼仪上的不说,单说从大清门到大南门,再从大南门到天坛墙外,近十里长街,百姓都不能外出,所有的店铺也必须歇业。
沈阳作为都城,前后十九年,所以只有皇太极和顺治来过天坛祭天,所以随着清朝的日渐衰落,这座曾经在乾隆时期修葺过的天坛,还是不可遏制地荒芜起来,到上世纪初,它已经惨不忍睹了。终于有一天,它被菜地包围。中共占领沈阳时,这里就只剩下一个土堆了。估计这个土堆是天坛的基座。
再后来,这里就盖起了平房;再再后来,这里又盖起了楼房,而且叫天坛小区,而且有天坛一街和天坛二街。有小编说,当年的天坛,就在这个小区里的锅炉房附近。小编还说,和北京的天坛相比,它们相同者有三:都能产生回音、都有个殿、都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所不同者有二:北京用的是汉白玉、沈阳用的是条石;北京的宏伟,沈阳的“浓缩”。
从齐守成老师提供的天坛平面图来看,沈阳的天坛应该能有回音的,因为它有产生回音的建筑结构。这样一来,沈阳天坛的消失就更显遗憾了。物理成果比之建筑本身更具有文化意义。这种意义是看不见,但听得到的。就像北京天坛,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回音壁。
2011年,闲人曾经从这里走过,但不知道锅炉房的具体位置,还是大冷的天,便没有追问。地处关外的沈阳,即使在辽代繁盛时期,也不过是个土围子,城市文化到清代才开始发育,和关内文化的不同步,使沈阳人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异常淡弱,这给后来文革中和改开后的毁灭文物,奠定了可怕的思想基础,沈阳人没有文化的当代形象基本确立。
从皇太极登基开始,沈阳曾先后建立了五坛,到今天,已无一坛可谈。
沈阳啊,沈阳!
_____________
以下为两幅早年陪都老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框里的字是“南塔”。
天坛的位置应当在南塔的东南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坛二街,早年的天坛就在这一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