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记忆】化工医院•居民楼

标签:
吉化总医院吉林市龙潭区南通路朝族女孩图书馆吉化艺术团 |
分类: 散文 |
吉化化工医院现在叫吉化总医院(此为一院,二院在铁东)
远处的紫色楼房,是三栋始建于八十年代的民居。
吉化化工医院是我去化肥厂报到时乘坐的最后一站。那是1978年的4月,我从吉林市制锹厂对调到化肥厂。但4路无轨到化工医院就是终点了。还有几里地的路,要步行。一定要乘车也有,可以坐到化肥厂附近的山前。刚从山里进城的我,还在乎这几里地?走。
这是去化肥厂的宁波路,左边的墙是江北机械制造厂,叫五二四,对应于沈阳的七二四,自然,也是军工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就这样认识了化工医院,当时就知道,以后不可能不和它打交道啊,当然,不打是最好的。83年之前,和这里就是医患关系;83年之后,由于该院有几个人也在我们文化宫艺术团,和这里的关系的性质,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到后来帮助该院文艺汇演伴奏,又认识了一群小护士,这给后来女儿的诞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两年由于身体发生了质变,所以更容易想起往事,想起吉化,便在网上浏览我工作过的吉林江北,也想到了化工医院,想到了药剂室的李铁军,放射线科的于纯明,前者吹长号,后者拉小提琴,当然我是指他们在艺术团的行当,在医院一个搞药剂,一个洗片子。还有风韵十足的朝族女歌手小朴、英俊潇洒的汉族男歌手小刘……
院志:1970.03 — 1997.12
我在吉化时就是这个院名:1978.04 — 1992.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时,化工医院的主楼是酱婶儿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排戴眼镜持琴者,即为于纯明,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他那琴拉的,一个字:
贼毙!
_____
所以那时再去医院,就基本上不是看病了,是看人。
今天的吉化化工医院,已经有了新名字,叫吉化总医院,还被北华大学挂上一个牌子。最令我惊喜的是,在实景地图上,竟然看到了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栋居民楼。由于种种原因,这三座老楼至今还矗立在医院墙外,好像在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昨天。
这三栋楼的其中一栋我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我在文化宫图书馆的同事陶姐,就住在这栋楼里。还有一个朝族女孩子,是我们厂大集体的,也住在这栋楼里。她是我们厂文艺汇演时的舞蹈演员,那舞跳的,一个字:真好!后来她去了公司艺术团。
站立者左一,即为我在图书馆的同事:陶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姐属蛇的,正好大我12岁,今年应该是73岁了。记得我刚到文化宫时,她刚好43岁,而那个朝族女孩子正好小我12岁,今年也应该49岁了。而我认识她那年,她刚过20岁。日子,过得真快!现在,她们在做什么呢?陶姐一定是像在图书馆时一样,酷爱侍弄花草;朝族女孩在做什么呢?
朝族女孩,这是22年我前回沈打拼临行前,她送给我的,还特意选了一张本民
族服装的。
_________
凡是我欣赏的女孩子,都要为她们的终身大事操操心,于是便给朝族女孩介绍了一个除了她母亲人人看了都说好的朝族小伙子,见面地点就在我家。她母亲的御批是:非吉化之男,不谈。于是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只因为不是吉化人,便没有娶上他看一眼便喜欢上的同族女孩。她虽然也很满意小伙子,但父母之命岂敢违抗?
前年去丰满电站后还想,隔段时间,回吉林看看,但就在这一年,身体出现状况,这个愿望也就很难实现了。一想到如今在室外拍几张照片,都要喘上一阵子,含几粒丹参滴丸,便不再想了,就在网上看看我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这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弧圈内下方的蓝顶楼,即为陶姐和朝族女孩所居之楼。它楼南边的马路那时还只是一条大胡同,现在叫南通路。
_______
正看此楼,侯府小盘菜,地图上也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看此楼……
____________
122栋,多么熟悉的楼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望南通路,那时,这里是个大下坡,通往龙潭区体育场。体育场已经拆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