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缪润紱笔下的大王坟埋的是谁?
标签:
爱新觉罗-岳托多尔衮文祥沈阳万柳塘大王坟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粘天草色绿如云,郭外南风午正熏。万柳成阴飞絮了,踏青人上大王坟。
按:大王坟在天佑关外五里。大王坟者国初摄政王也。坟前多柳,俗呼万柳堂。每当天日晴明,游人出郭踏青者多到其地,爱柳阴故也
缪公一句“万柳成阴飞絮了”,就把万柳塘的景色写活了,也写绝了。但他按语中的“大王坟者国初摄政王也”,却把后人弄糊涂了。因为用不着专家学者饶舌,只要看过清廷戏的人都会大体知道,多尔衮死后,埋在北京的东直门一带。怎么突然在关外沈阳又有了他的坟地?
所以媒体上便因缪公这首诗的按注,而有了衣冠冢的猜测。而且其推衍确实也有些道理,但也有破绽。一是被掘墓、扬灰的多尔衮,自然是定了大罪,即使有旗中之人在沈阳建起衣冠冢,也只能是悄悄做起,断不敢立碑,更何谈建堂?万柳堂不是缪公的凭空杜撰,确有堂在的。
当然,也不排除乾隆帝给多尔衮平反后,这个衣冠冢便公开了,便也就有了碑,有了堂。但问题就又来了,既然平反了,原墓地也整修了,衣冠冢还有意义吗?且不谈万柳塘一带属镶红旗地界,而多尔衮是正白旗。所以这样看来,衣冠冢之说,还真得商榷一下。
还有一种说法,万柳塘埋的是文祥。闲人在原单位时,和文祥的后人(玄孙之一)关系很好,因为我从吉林回来单位给的房子,就是他负责安排装修的。所以对文祥的事,还是知道一点的。而且文祥墓地在城东边墙外,史载也很清晰,近年老矿山厂又发现了他的墓碑,所以文强说站不住脚。
最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人指出,万柳塘埋过一个大王,但不是摄政王,更不是文中堂,而是成亲王——爱新觉罗·岳托。
清史学者李凤民在《清“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中这样写道:
崇德三年(1638)8月,皇太极发兵征明。授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率领八旗右翼四旗兵出征。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四旗兵。
崇德四年(1639)正月,岳托率军攻打山东,不幸患上“天花”,客死于山东济南,时年41岁。当年4月,征明大军凯旋,皇太极亲自出盛京城40里到沙岭迎接。这时他才得知岳托已经不在人世,当他听到这个噩耗有如五雷轰顶,从马背上扑地而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皇太极回宫后“辍朝三日”,命以大礼安葬岳托,在岳托本旗旗地——风光秀丽的万柳塘修造茔墓。又为四时祭祀便利,令其墓不封圹(墓室),在墓外修一条隧道,祭祀时主祭者可以从隧道进入墓室抚柩而哭。这种葬式在清史上十分罕见。日后,皇太极曾几次进入墓室内祭祀,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盛京时也都进入墓室致奠。
皇太极得知岳托逝世的细节,还有另一种描述:1639年(崇德四年),多尔衮率领满载而归的远征军回到盛京,在汇报战绩时,没有岳托的名字。太宗惊问为何,才知早在济南去世,悲痛万分,辍朝三天,以示哀悼。同时命令不要告知礼亲王。等到岳托灵柩运回,亲至盛京城外的沙岭遥奠;还宫后,再次辍朝三日。
李凤民先生在文中也提到了缪公的这首诗,还说:诗中的“大王坟”指的就是这座岳托墓葬。但是,李凤民先生也没有解释,为什么缪公在按注中称该大王为摄政王?摄政王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尔衮。所以李凤民先生的论点,也待继续寻证。
但如果岳托确实葬在万柳塘了,这摄政王又怎样解释呢?
这真是:缪公一句摄政王,实令后人费思量。
埋在万柳塘的大王,应该是谁呢?缪公写此诗时,没想到他会给后人留下这么大的疑问吧?
巧合的是,缪公按语中没有涉及的岳托,和他一样,都逝世于济南;岳托是在1639年,而缪公是在1939年,二人的离世,相隔整整300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摄政王可是葬在北京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岳托的王府就在今天沈阳路和朝阳街交汇口的东北角文物市场一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京贤王祠,岳托和其父代善身后都位入该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沈阳矿山机械厂发掘出的文祥墓九眼透龙碑碑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