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热闹路】儿时的天空(1)

标签:
儿时的天空雄鹰蝙蝠云朵云霞彩虹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时的天空,不必非得指青年公园、南湖公园甚至浑河一带的头顶。儿时的天空完全可以是在马家大院或者大院外的街边。
儿时,昼间的蓝天是一种常态。而且那时的天空蓝得透明,蓝得质感,蓝得像一块无边无沿的宝石。所以那时的蓝天上,即使在很高很高处的一支老鹰,我们也会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鹰在蓝天上盘旋。
记得有一天我去马家大院的后院,刚拐过我家那趟房的北大山,便听到呼啦啦的振翅声音,我惊愕地看去,一支老鹰疾速从小胡同的屋顶飞起,刹那间便升腾在蓝天深处。我看着它的身影越来越小后,才向屋顶看去。哦,屋顶上有一只不知谁扔在那里的死鸡雏!天,这只老鹰竟然在那么高的地方,看到这么小的东西……
我再向蓝天望去,已经看不到那只老鹰了。嗯,它一定是正在从天而降但利爪尚未抓到鸡雏时,我出现了。这样,它需要在空中陡然收住翅膀,然后改变尾翼的方位,以迅速升空——所以我听到了哗啦啦的声音。
当然,儿时的天空不仅仅有老鹰——我们叫它老鹞鹰——还有其他鸟类,还有非鸟类但很像鸟类的蝙蝠。至于昆虫类的,就更多了。这样不论昼夜,儿时的天空上总有振翅的鹰鸟甚至飞禽!我家西院我同学石萍的母亲,有一天早上刚推门出来,就见呼啦啦的一个彩影从她家的带车子上飞起,她定眼一看,竟然是一只野鸡!
石萍的母亲那时拉带车子,而且头天拉了粮食。那只野鸡竟然看到了带车子上的米粒!
儿时的天空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云。那时,我们常常坐在小棚子上看云。
按高度讲,有高层云、中层云和低层云;按形态说,有棉朵云、瓦块云、钩钩云和条条云,更有看啥像啥的“动物云”和“植物云”;还有云底溜平云端高耸、气势磅礴的浓积云,随风疾驶瞬息万变的积雨云……
儿时,我们学到了许多和天气有关的“云谣”,记忆最深的是: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瓦块云,晒死人;缸穿裙,山带帽,一场大雨要来到!山戴帽,就是乌云罩住了山顶。还有一条脍炙人口的:早霞阴,晚霞晴。
这就说到了霞。那时的傍晚,西边天际是我们最大的视觉享受方位,因为那时的西边天际,经常出现多姿多彩的云霞,一天一个样,绝不重复。它们或扯丝拉线,或朵朵相拥,或无垠一片,或层层叠叠,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不断变化,令你赏心悦目继而眼花缭乱……
那时,我们几乎是一眼不眨地看着这灿烂的云霞渐渐淡下去、暗下去。
儿时的大气环流,不像今天这样反常,所以那时的天象既丰富又规律,所以那时的乌云也呈现出层次感和色彩感,不像今天的乌云,乌突突一片,像一块肮脏的棉被子;那时的乌云也和白云一样多姿多变,给人一种低调而厚重的美感。而乌云间偶尔露出的一块蓝天,更显深邃。
儿时的彩虹也特别多,因为那时的伏天,头顶经常会飘来几片乌云,接着急雨不期而至。云过后,或阳光灿烂,或西边日头东边雨,我们就会在院子里我家那趟东厢房的上方,看到天空中那一深一浅的两道彩虹,它们横贯天穹,气势宏伟!
这时,我们便会大喊:出杠了,出杠了!那时,我们称虹为“杠”。这时,就会从某一家门里传来大人的警告:别用手指它!
那时的说法是:用手指着彩虹会烂掉手指头的。
然后,我们从院里跑向院外,站在马家大院街边,向东望去。一直看到它们渐渐淡去。
这就是我们儿时的天空,这就是我们儿时昼间的天空。是的,儿时,即使站在院子里,也能够看到一片蓝蓝的、大大的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瓦块云,晒死人
______________
儿时雷雨前,马家大院里的蜻蜓比图片上的还要多,都撞脸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时,站在大院门外,就可以饱览西边天际处的绚烂晚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时,它经常出现。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