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十一纬路】花旗,花旗

标签:
沈阳十一纬路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沈阳商埠地沈阳北一马路沈阳八经街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纬路曾经被大西路所合并,后来又改了回来。改回来是对的,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历史沿革上讲,都是对的。十一纬路不是一条碌碌无为的路,而且它和大西路的文化步履大不相同。以大西边门为界,东边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清文化印记,而西边,则越来越显示出异国情调的强烈。这其中,两大银行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花旗银行从体量上讲,无法和汇丰银行相比肩,但它的精致和明朗,是汇丰所不能比拟的。小时候,对这栋建筑没有太多的感觉,最爱仰视的还是汇丰,除了它的高度,还因为那里住着军队。而对于花旗的记忆,同人民旅社十分相似,就是从它身边走过的频次太多了。
从文革年代开始,我只要是一个人来这边,而且是去太原街,那我一定是走十一纬路的路北,特别是冬季,既有阳光,又有大楼。上午那冬季的阳光照在套着黑色烫绒的小棉袄上,渐渐地便会感到左肩上热乎乎的。这时,我的身影已经到了花旗银行的门前,这时也是我选择路线的时候了。
我瘦小的身影便会沿着花旗那巨大的楼身缓步走过,我的身影便在楼身上不段地移动和变化出奇形怪状。当身影拉长了的时候,就是我已经走过了花旗,身影已经在地面上了。我不会继续沿着十一纬路走去,这时的我,已经向右拐去,穿过八经街,进入一个胡同,也可以说是一条小街,也就是今天的北一马路了。
北一马路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条小街,因为它寂静。穿过八经路,顺着这条小路过了和平大街,就会看到路南有一栋坐南朝北的老楼,它有水泥罩面,有露天走廊。在冬季的日子里,看到这栋楼就会立刻想到,这栋楼的屋里是不是很冷啊?尤其是那时候,楼里常常有人推门出来,立刻,从门里挤出一股白色的气流。接着,就会看到那人拎着垃圾桶,顺着走廊走到楼下,奔向路边的垃圾桶。
由于对这栋老楼有着莫名其妙的兴趣,我便和我文艺队一哥们儿说了自己的感觉,大意是:这样的楼房住着是不是很遭罪呀?我哥们儿说,切,我去过,那屋里,太毙了!接着他说,我以前也寻思这屋里得多冷,多憋屈呀。后来去马季老师家有事,他家就在这栋楼上。地板,壁橱、暖气……那屋里,真式致!
再从这里走过,对它就另眼相看了。特别是九十年代,这座楼依旧顽强地存在。那时我住在南市场母亲家里,去太原街都是从这里走过,看着它日渐苍老的身影,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后来,我的小说《胎记》中的女主人公欧阳冬的家居,最初就准备以它为原型的。因为,欧阳冬的父亲是出版社的。而顺着这条街再往前走,就是出版社了。
沈阳的大拆迁终于开始了,这栋楼不知在哪一天灰飞烟灭。
唯有同样每每经过的花旗银行不见老,它依旧那么挺拔、那么矜持地矗立在十一纬路和八经街的路口。它又换了主人,木材公司和饲料公司在这里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九十年代中期,这里成为一家酒店,叫大府酒楼。据说就是那个“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李成儒开的。这样再经过这里,我便特意往里面多看了一眼,分析李成儒在此开酒店的市场依据。
那时我正在明日创想广告公司,我们公司老总说,他请客户吃过一次,还行。
这里上过一次媒体,就是某一天,它朝西南这一边楼下的绿地被它的主人给平了,做停车场了。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严令它恢复绿地,否则会怎样怎样云云。几天后,我特意从这里经过,一看果然,那片生机勃勃的绿地没影了,铺上了地砖。又是很多天过去后,这里恢复了一小块儿,但不是绿地,是摆的盆花儿。在中国大陆,这就叫变通。这个社会就是在这样的变通下一天天走过来的。
现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南方化和市井化的名字:梅龙镇。粗看以为是卖服饰的,因为还有精品店字样——没见过酒店有这样起名的。还听说里面的上海菜烧得不错,也不知确否。
2002年3月,花旗银行上海浦西分行隆重开业。走了多年的美国佬,终于又回到了上海滩。而沈阳花旗银行设立至今,也整整85年、被小鬼子挤垮也近80年了,什么时候还会再现呢?如果再现,最好还在原址,就像这条街上的鹿鸣春那样。

花旗银行的罗马柱是最有特点的了。
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400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哪,卫星啊,能给他
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面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楼里边站一个英国管家,
带一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
美国诊所,24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的邻
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
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
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