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大街琐忆】宋家馄饨,宋家混沌

标签:
沈阳八一公园宋家馄饨创始人宋声明柴棚进店沈阳小吃 |
分类: 散文 |
宋家馄饨成为品牌之后,沈阳人都很高兴,包括网上的许多网友,说起它来,都很自豪。我非常理解网友们的这种心绪,因为我也很高兴,如同京剧在49年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张派一样,沈阳能在76年后形成一个新的名小吃,确实值得欣慰,具有和60年代形成的名牌小吃四季面条一样的意义。
在宋家馄饨处于鼎盛时期的那段时间,也是我对辽足比较有热情的时候。每每去辽报对面三纬路球迷角时,都会在肚子饿了的时候,蹬车直奔宋家馄饨,但没有一次能走坐在里面吃上一碗,因为人太多了,等不起。
小时候,对馄饨的理解就是:馅有咸淡,不像饺子,不沾蒜酱就不好吃!其实,这是由于我口重所带来的一种误解。南方的馄饨,不像北方这样咸的。归根结底,还是北方人或者说东北人口重。但馄饨馅确实比饺子要咸一点,这是真的。因为它不是蘸着蒜酱吃的东西。
沈阳是一座文化积淀稀薄的城市,说是古城,但民俗文化的历史最远只能追溯到清代,明朝时,它还是一个军事据点。民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文化,而民俗文化构成之一的饮食文化,更能体现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质量和历史承载。
稍稍追溯一下沈阳名小吃的历史,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些小吃的创始人,大都是外来人或者满回人。沈阳曾经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是一块荒蛮之地,中原文化对这里的影响,非常淡弱。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到关内,往往是:关里家,说到有风味的食品,往往说,是关里家的。哪家邻居去老家山东或者河北探亲串门,大人们也说,回关里家了。
这就说到馄饨了。馄饨是汉族食品,也是北方食品,但也不是在关外形成的。从时间上看,它形成于唐代,也就是和饺子彻底“决裂”的标志时期。
古人讲混沌初开,馄饨的诞生,颇有混沌初开的意义,它从此和饺子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食品,它们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皮包馅。但我对混沌初开有另一种理解,我认为它像是给宋家馄饨的一个定位——沈阳终于又有了沈阳人自己打造的风味小吃。
宋家馄饨的创始人宋声明,原籍上海崇明岛,所以宋家馄饨肯定有上海馄饨的元素,但宋声明缺了上海人的品牌意识,所以在宋家馄饨被人抢注后,不得不打一场注定损耗精力并不可能全胜的官司,所以这场官司也使人想起“小土豆”的品牌官司。
沈阳人做买卖,还得和关内人学,学市场,学管理,更要学品牌意识。品牌是文化的积累,所以它不是硬做出来的,所以,尽管宋家馄饨的衰落,有其很重要的外部原因,但自身文化的积累也应该好好想一想。
许多人说,宋家馄饨没有以前的味道了,也贵了等等。这肯定有人们口味提升的因素在里面,但闲人觉得,如果宋家馄饨能够更加注重一下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上的探索,宋家馄饨以前的味道,还会回来的。
我至今没有在宋家馄饨吃过一次,但却在那些年,在超市买过无数次速冻的。我不能说它比广州的云吞面、成都的龙抄手更有味道,因为这不可能,但它毕竟是我们家乡打造出来的一种风味。它可能还不成熟,还很粗糙,它今年才21岁,还需要以后岁月的磨砺。
沈阳,应该有自己的混沌初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在朝阳街和沈阳路交汇口,多次从它门前走过,但从未进去吃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