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喋血】新玛特花季店:花谢花飞

标签:
太原街新玛特闭店太原街伊势丹沈阳太原街商圈饱和沈阳商业地产大跃进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玛特太原街店,选择建军节关门大吉,肯定会引起沈城百姓联想到整整两个月前,选择儿童节关门大吉的伊势丹。这两个选择并不说明,这两家店的主人分别有军人和少儿情结,大约是整月掐齐,算账方便吧,呵呵。
业内人士指出:该地点位于商圈的边缘,客流量并不多。
看到这里我就想,这位业内人士如果是沈阳人,应该知道,即使在不是很远的年份里,这里也不是商圈的边缘。逛完联营或者再近些,逛完中兴后,人们会继续往这边来的,因为还有新华书店,还有外文书店,还有中山路上的一百和秋林……
什么叫街?什么叫商业街?商业街往通俗里说,就是杂八地儿,越杂八越招人,为啥?杂八,就是非同质化的意思。就这么简单。且不谈新玛特花季店本身,就已经和这里的许多店严重同质化了。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一个犹太人在一条街道开一家餐馆,另一个犹太人会去开一家洗车店而不是餐馆,开车去餐馆吃饭的人吃完饭顺便也会洗洗车,而专门去洗车的人也会因为有吃饭的需求而去餐馆。这样可以互相借力,共同成长,避免正面交锋和两败俱伤的局面出现。
那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恰恰相反了呢?
搞不懂,为什么累死累活地非要跟风?
当然,新玛特太原街店的关门,原因不仅仅是地域问题,是多种原因的综合,在发生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超饱和与同质化,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明明知道市场已经饱和,明明自己没有比对手更先进的经营思维和理念,明明知道这里已经是商圈边缘,为什么非要占这块地儿?
其实,即使没有业内人士的指点江山,一个极普通的消费者也会看出,沈阳商业地产的开发,已经处于超饱和状态,它未来面临的崩溃,将是必然的。因为,它在现有200万平米购物中心的状态下,还有170万平米正处在开发建设中,其体量雄踞世界第四位!
疯了吗?
一位化学老师在举例说明什么是饱和时说:饱和就好比一辆公交车,里面已经挤满了人,前门如果硬挤上去一个,后门就必须挤下去一个!任何比喻都有缺陷,这位老师的比喻尽管很幽默,但他忽略了溶质和溶剂,这两个重要概念的根本性区别——但他这个比喻如果用到太原街商圈的开发上,闲人觉得,太恰当不过了。
新玛特悄悄地走了,不同它张扬地来。那时,它是那么的浪漫和激情四溢。在它的官网上,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绘了新玛特花季店的妩媚姿容,为自己,也为顾客编织了一个多彩的梦境。
今天,在沈城难见的暑热中,它花谢花飞。
但愿,这不是一种不祥之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年,这里没有这样川流不息的车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几年,图左边楼梯下,外文书店还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7年,这里还是和平区文化馆,鲁美也到这里搞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念老太原街……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