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街】长江照相馆

标签:
沈阳中街沈阳中街长江照相馆沈阳中街夜市沈阳中街皮行巷文化 |
分类: 散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候照相去哪里照,记不得了。但从上中学开始,照相大都去十一纬路的文艺(文革爆发后改名“兴无”——灭资的意思)。那里离我居住的热闹路一段文华里很近,不用乘车,过了大西边门,一会儿就到了。等到我家搬到八卦街,照相就在旭东了,就是早年的吴真真。
那时,生生、大好时光和长江,是我只看不照的地方。那时,照相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我记得我们院儿老汪家的几个孩子,在一年冬天去照了相,最小的女孩汪薇在回来后,一边走一边念叨:礼拜五,取相片,一个礼拜,俩礼拜……
那时候,“取”都读做“qiu”的第三声的。
这样我便创造了一个奇迹,长江照相馆,成为我在中街唯一没有进去过的老字号。
但是东边紧挨着它的那条小胡同,是我们的最爱。
在沈阳的电影文化中,街口影院海报是很文化的一种形式。就是――在临街的两栋建筑所形成的胡同或者小街口的上方,用一块牌匾将两栋建筑连接起来。牌匾制作得十分精致,镂空的、多方连续的装饰纹样,镶嵌着4比3的横匾,横匾上方是××电影院几个大字,几盏灯安装在横匾上方;横匾里,是不断更换的电影内容。
顺着胡同或者小街往里走不远,就一定能找到这家电影院。
中街有吗?当然有!中街南面的儿童电影院,离中街远着哪,但它也如法炮制,硬是将海报横匾安装在中街北面的长江照相馆那个胡同口!这样,我们不进长江照相馆,但我们喜欢进儿童电影院啊!所以,有时候上中街,我们干脆就直接从沈阳路走,过了消防队不远,就拐进那条再熟悉不过的小胡同,我们自己的电影院,就到了。
从儿童电影院拐过去再往北走,就是紧挨长江照相馆的那条小胡同,就是电影《铁道卫士》中,特务马小飞跟踪我们侦察员高科长那场戏的拍摄地。每走到这里,我们几个小伙伴都要把这个情节再NG一遍――
一个躲在胡同的拐角里,另一个匆匆走过。
前一个突然从拐角冲出来,用手指顶住后者的后背――
你为什么总跟着我?
然后哈哈大笑。
可别小看这条小胡同,早年这里是中街有名的夜市。资料里说,作为当年白日里皮行云集的巷子之一:孙祖庙胡同。每到万家灯火时,夜市便大肆开张,直到夜阑人静时才歇。不长的巷子里集中了各色小百货、烟酒茶点及小吃,人们不但可以在这里买到可心的商品,还能尝到沈阳的各色风味小吃,热闹之处不难想象……
出了这条小胡同,或者说,你还没有出这条小胡同,你就已经行走在它的东大山下了。
朋友们一定看出,我这篇文字是严重跑题的。
嗯,长江照相馆我实在是没的写。
这条被近期命名为皮行巷的小胡同,又承载了盛京城那么多的文化典故。承载了我们少年和青年时代那么多的记忆,就顺便,写它了,呵呵!
对了,长江照相馆已经整个挪到二楼去了,一楼现在是个服装店,不知是出租还是卖了地皮,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照相馆为一对钟情男女拍的定情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年,皮行巷是酱婶滴!
(从电影《铁道卫士》中截取后制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科长身后就是当年夜市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南向北
________
往里走
______
过去的痕迹基本上找不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街由北向南看孙祖庙胡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长江照相馆是酱婶滴:
一楼服装,二楼照相。
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
笑喷!
______________
珍藏中街,珍藏沈阳!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