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水闲人
沈水闲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01
  • 关注人气:3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留痕】我们那个年代的影院和电影(桦甸篇—5)

(2012-11-06 09:22:01)
标签:

李鸿章

卢沟桥

甲午风云

天皇

慈禧

分类: 散文

D.《甲午风云》

看这部影片已经是冬天了,就是1977年的12月了。

李默然还是有票房的,小小的桦甸县,竟然也出现了钓鱼、蹲坑的影迷!

这部电影中主要角色都是当时的一线名角:除李默然外,还有王秋颖、浦克、庞学勤等辽艺和长影的演员。当然的彩色片,当然的重点片,当然我是说的首映时的60年代。我记得,一家电影院在影院门楣上方矗立起巨大的邓世昌剧照……

当邓世昌又出现在银幕上时,场内许多观众的记忆被瞬间激活。久违了的民族英雄,回来了……

1989年元月,《解放军文艺》以整本的篇幅,刊发了军旅作家钱刚的长篇报告文学——

《海葬————大清国北洋海军成军100周年祭》。

我是在厂武装部看到这部作品的。比之他的《唐山大地震》,该文的叙事结构更加宏大,历史资料更加厚实,而最令我感到震动的是,钱刚对李鸿章,这个当代中国大陆人皆曰可杀的“卖国贼”,给予了比较客观和冷静的描述与评价。

这在中国大陆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尚属首次。直白一点说,他和我们在《甲午风云》中看到的李鸿章,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就想起了他写的励志七律:

 

丈夫只手把吴钩,义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总觉得诗中提到的卢沟桥,是个宿命的谶语。因为李鸿章写就这首诗后的一百多年后,倭人的铁蹄便踏上了卢沟桥……

北洋海军的覆灭,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痼疾总爆发的必然结果。而这个总爆发的导火线,是倭国点燃的甲午海战。

倭国的野心和罪恶自不待言,清王朝的腐朽和孱弱是北洋海军覆灭的首要内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为了强国,竟然每天吃两顿饭,把节省下来的饭钱,用作军事;而我们的老佛爷,却用海军军费修建了颐和园……

我们老佛爷一顿饭的费用,能把这位天皇吓死……

行文至此,就不想就《甲午风云》再说什么了。

就像冯小刚拍摄完《温故1942》后说,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拍完之后,不再有盲目的民族自豪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岁月留痕】我们那个年代的影院和电影(桦甸篇—5)

【岁月留痕】我们那个年代的影院和电影(桦甸篇—5)


【岁月留痕】我们那个年代的影院和电影(桦甸篇—5)

 
    【岁月留痕】我们那个年代的影院和电影(桦甸篇—5)

凡是喜欢被人喊万万岁的人,大都是独裁和嗜权如命的家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湖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