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重型文化广场(3)

标签:
沈阳晚报雕像世界之最工业题材臂膀铁西文化 |
分类: 摄影 |
铁西重型文化广场竣工 "持钎人"是世界之最
昨天上午10时30分,市领导、铁西区居民代表和劳模代表共同推动大齿轮的转动;不远处,高达26米的2个持钎人身上的红绸徐徐落下;二人缓缓移动着臂膀,好像正在炼钢;他们的身后,红红的铁水包瞬时金花四溅,有如飞瀑倾泻而下……当天,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铁西重型文化广场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广场建有5000平方米的绿地,力求四季有景,三季有花。此外,广场还建有主广场区,林下健身区、休闲娱乐区、工业文化区、生态停车区等功能区。
●俩“持钎人”一天动四遍
动态主题雕塑“持钎人”,占地面积约785平方米,高26米,雕塑总重量400吨。雕塑中舒卷的红旗形似灼热的铁水包,结合2名正在持钎炼钢的工人,再现了劳动创造的场景,记录了铁西老工业基地60年创业与辉煌的历史。“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反映工业题材、最高的动态雕塑。”据设计者表示,目前,德国的法兰克福也曾建有一处这样的动态雕塑,但刚刚落成的重型文化广场上的“持钎人”雕塑是目前的世界之最。
在当天的竣工仪式上,2个持钎人“技惊四座”,伴随着二人缓缓移动的臂膀,他们手中的铁钎也在徐徐移动。如此高大的雕像居然还能动?这的确让现场的千名沈城市民惊喜不已。据悉,铁西区初步计划每天逢4个整点时段,让持钎人的雕像动起来。这4个整点时段分别为:早8时、中午12时、傍晚6时和晚8时。而且,遇到大型活动时,他们还会不定期安排持钎人雕像动起来。
●旧物件成为新景观
在这里,原来旧工业时代的旧物件、工厂里的旧零件,通过艺术加工又得到了再利用。孩子们打秋千的管子,是原来老厂子的输气管;跷跷板则是工厂里的车轱辘改成的;用以隔断步行处和机动车处的是旧工厂里的舵、风笛、输气管道或是别的什么;就连广场周边的果皮箱,都是阀门和管道改制的。人们在看到它们、抚摸它们、利用它们的时候,相信也会从这些旧物件中读到浓浓的怀旧感和全新的创造性。沈阳晚报记者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