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起当年投稿时(1)

(2010-07-25 14:31:59)
标签:

稿子

收发室

沈阳日报

处女作

金作人

文化

分类: 散文

    1

    第一次投稿是在1970年的大年三十晚上。

    刚刚开过了忆苦思甜会,肚子里的野菜和棒子面正在被我们十六七岁的胃口一点点地消化着,班主任张老师就找到我:赶紧写个稿子,投到沈阳日报,这是校革委会的指示!

    我便开始写稿,主题大致是,迎新春之际,我们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写过后张老师改了几个地方,我就和另一个同学顶着严寒,去了沈阳日报社。

    早就没人了,收发室老人漠然地说,就放这吧。我记忆中最清晰的是收发室里那昏黄的灯光和老人那模糊的脸。但很兴奋,想到自己的文字能够进入沈阳日报,能够让编辑们一字字地阅读,甚至变成铅字,那种亢奋是很真实又很幼稚的。那几天,我非常勤快地翻阅每天的沈阳日报,渴望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几天后,我和张老师说,没登啊!张老师笑了,她说,金作人啊,我去年写个稿子,只用了两行。我顿时惭愧起来,人家老师的稿子才用了两行,我算什么呀!

    1975年,已经插队的我给当时的《吉林文艺》投了篇稿子。不久,我便收到许多编辑部寄来的关于写作的资料等——当然稿子没有刊用。这极大地激励了我的写作热情,你想啊,一个堂堂的省级文学刊物,给你一个小知青免费邮寄学习材料,多大的面子啊,多大的荣誉啊!于是更加疯狂地写,投。于是编辑部更加热情地寄来一批批资料——当谈,稿子照样没有刊用。

   1978年我入厂后,写作和投稿仍然在继续。

    那时,退稿是很正规的制度,每次退稿,都附有一张打印的退稿笺,作者的名字是空着的,供编辑填写。于是我的名字便多次挤进了空格处:金作人同志,你的小说《×××》我们已经拜读,经研究不拟刊用了。感谢您对刊物的支持,还希望您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然后是编辑部的大名和印章。于是丙五楼收发室的窗口内经常会看到浅褐色的、落款为《作家》、《鸭绿江》等杂志社给我的退稿。收到退稿的心情自然是颓丧的,除此之外还要承受外人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在我们中国大陆,你一年到头无所事事也没人会笑话你,但如果你说自己在写小说,而且还往报刊杂志投稿,那就是罪人了。

    有一天我下班时,看到收发室里的窗口玻璃上,又立着一个《作家》杂志社的大信封,收信人的名字是:《渴》的作者收。哈哈,我猛然想起,这份稿子我忘记了写上自己的大名!于是我对孙姨说,这个肯定是我的。

    我写的仍然是小说,是写文革年代人们看不到书的故事。编辑在我的稿件上用笔像脂砚斋批注红楼梦似的批道:

    构思基本可取;

    行文啰嗦;

    欠生活基础;

    此处描写不准确;

    建议重新修改。

    申世良和赵洪奎都看了我这篇小说以及编辑的修改意见。申世良对我同时也是对自己说:写,疯狂地写!申世良搞文学创作也有几年了,也一直没有发表处女作。唉,哪怕就是在市级报刊上发几行字,也没白喜欢文学一回,他说。

    我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然后寄出去。我想,这次应该差不多了,应该了。不久,稿子又回来了,编辑在信中加上标点一共说了8个字:修改不大,退稿。

    我决定,搁笔;补课,沉下心来读书。

    80年代到来了,我进入了中年。1984年,我开始参加汉语言文学的自学考试,1987年获得毕业证书。

    也就是这一年,我开始给吉化内部报纸《吉化报》投稿。那一时期,在车间,在厂子,金作人投稿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成语:屡投不中。水汽车间王玉明,也是屡投不中的一个。有一天,我说,我给你一个素材,估计能中。他听完后叫起来,太好了!你真不写?我说,不写,你写吧。不久,我的素材变成了他的处女作,发表在《江城日报》上。从此,他一发不可收,一篇接一篇的微型小说出现在报刊上。所以王玉明总是觉得欠我一个人情,我却觉得这实在没有什么。也就在这一年,我开始兼职摄影,挎着玛米亚ZM,满世界乱窜。一天中午,我从江南抓拍归来的路上,看到江边一个中年人坐在江畔看书,他的自行车停在江堤上,我透过自行车的前车圈,他便处于车条辐射中心的位置了。我按动了快门,并同时想好了片名:中午时光。冲洗出来后,是剪影效果,我觉得可以,便投到吉林市办的《青年科学报》上。一周以后,接到了报样和稿酬单:人民币5元。

    这是我的处女作,但很遗憾,不是小说。

_________________

想起当年投稿时(1)
当年,我就往这里投稿。(图片来自网上)

2

想起当年投稿时(1)
用玛米亚ZM、50标头抓拍的一张照片,成为我的处女作。

3

想起当年投稿时(1)
1989年4月,在天安门纪念碑前抓拍的在纪念碑负责警卫的一个战士。

此时,他正在看碑上的浮雕。

4

想起当年投稿时(1)
1987年10月,在天安门纪念碑前抓拍的一个女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