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回声
(2009-12-01 15:21:02)
标签:
回声木槌吆喝声凉冰老沈阳杂谈 |
分类: 散文 |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卖冰者的吆喝。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在酷热的静谧中,小巷里便传来那抑扬顿挫的吆喝:“凉冰啊,一拔牙底儿凉啊;解渴拔牙的凉冰啊,一拔牙底儿凉!”这时,我便持一瓷碗跑出家门,跑出院门,看到一辆木轮手推车。那车上用厚厚的棉被捂着一瓷坛,坛内自然是一块硕大的冰。卖冰者右手持一木槌,左手捏一根大铁钉(我和伙伴们偷偷叫它棺材钉)。待你交他一分钱,他便用木槌很精湛地敲下一块晶莹剔透、冒着冷气的冰,并用很夸张的语气在嘴边“啊”着,以表明他的冰比别人的冰还“凉”。但的确,那冰放在嘴里是真凉真爽。先是浑身一个不由自主的激灵,然后便觉一股冷气从牙缝开始窜入全身的每一处。这时再看自己的胳膊,嗬,一层鸡皮疙瘩!噢,夏日清凉……
长大了,学了点乐理,再回忆起这卖冰的吆喝,才知道那不是说,而是唱,是有旋律的,而且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个完整乐段,充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色彩。你听———
打好酱油打好醋,打好腐乳臭豆腐!
冰果一毛俩,糖葫芦一毛一个!
焊洋铁盆儿!
牙膏皮子换小燕儿!
磨剪子来,抢菜刀!
就是这些吆喝,年复一年地在街巷的上空盘旋、回荡,成为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正是在这些吆喝声中,我一天天长大成人。也一天天地发现,随着这叫卖吆喝风格和内容上的变化,我们的国家也在一天天地变化。不是吗?听听今天在楼群小区里回响的吆喝———
回收旧毛衣、旧皮衣!
回收旧洗衣机,旧录音机!
回收旧彩电,旧冰箱!
是呀,我们不再吃用铁钉敲下的冰块了,我们不再急三火四地拎个瓶子去打酱油了,我们不再用牙膏皮子换小燕了,也不再锔盆锔碗了,冰块儿已成为饮品中的配角,酱油我们用名牌,中国孩子的玩具一点也不比美国孩子的差。我们还磨刀,因为常砍排骨,但不再磨剪子了,谁还做针线活儿?用翻天覆地形容我们国家和城市百姓生活的变化一点也不过分。但我们不应忘记那逝去年月里的叫卖吆喝,而且要讲给我们的孩子听,因为它是岁月的回声,是时代生活的折射;它会经常提醒我们,该怎样认识昨天,评价今天,思考明天……
听——凉冰啊,一拔牙底儿凉啊……
(本文发表于2000年9月7日《沈阳晚报》)
-----------------------------------------
一片片、一排排青砖平房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立体风格:
苍凉而衰老……
--------------------------------------------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在酷热的静谧中,小巷里便传
来那抑扬顿挫的吆喝……
--------------------------------------------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沈阳太原街。摄影: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