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世工程都江堰:在这里感悟时间和自然的力量

(2012-12-19 09:45:01)
标签:

都江堰

成都

2012六省行

尊重自然

旅游

“2012六省行”回忆整理(4)
来到成都的第二天,我选择去市区周边的景点转转,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都江堰。这原本是岷江上的一座宏伟的水利枢纽,它是缔造成都“天府之国”美誉的首要工程;现在这里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天天气不错,景点游人众多,几乎在每一个古迹附近都有好几个旅行团的导游在讲解,我也因此过了一把“蹭导游”的瘾,也对每一个古迹的原始功能和历史轶事有了一些了解。

不过除了享受秀美风光之外,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在这里我切身体会到的时间和自然的力量。

敬畏时间

如今,修建水利的人已经成为供人瞻仰的石像,而这座工程却依然服务着成都平原的人们。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那滚滚的岷江水经过这里之后就变得温顺起来,而且一流就是几千年,站在这里真会有种“逝者如斯夫”的情怀。

在这里,还盛产一种价值连城的宝物,叫做“乌木”。在南方有句古话:“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它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而形成。站在某个采掘出来的实物面前,才让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是时间的力量。

在去二王庙的半山腰上,有一个亭子中展示了一株殷商时期的古树遗骸,树根极其粗大,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树干已经变得非常坚硬,因此亭子上用“商山”来命名这株树。许多游人看完介绍都争相和其留影,大概都是被这种历史的久远感所折服,站在这里才会发现“历史原来是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

尊重自然

与时间的力量相辅相成的是自然的力量,都江堰也正是对这种力量进行巧妙利用的典范之作。所以我觉得都江堰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巧夺天工的设计和恩泽万世的功绩,更在于它体现的先人们对于改造自然的智慧。

从设计理念上来说,都江堰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是因为它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和当下的一些工程相比,真的是高下立现。

从意识文化上来看,都江堰水文化也体现了先人对于自然的敬畏,这种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这其中可能会有部分迷信成分的存在,但是这种敬畏确实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在都江堰,我们处处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

 
此外,还有一件应该提到的事:我去的时候,都江堰还有很多地方在重建,因为据说四年前的那场地震灾难给这里带来很大的创伤。不过我还是想说:地震给景点带来的创伤或许可以修复,但是大自然的灾难带给人们的记忆却可能很难抹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