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市隐者汪为新》

(2008-03-17 01:02:16)
标签:

阿紫

访谈

画家

书法家

文化

汪为新

分类: 阿紫与你相遇
 

《都市隐者汪为新》

 

 

 

                                                      阿紫

 



《都市隐者汪为新》 《都市隐者汪为新》 《都市隐者汪为新》

                                                                                                     
              汪先生的绘画作品                                       


         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所谓隐者,心隐也。

                                                                           ----------编者按

      20083151400  北京  通州

    初春的北京
   阳光在喧嚣的街头哄着迎春花在人海车流中喧闹地开放。
   我轻起手指叩响了一扇安静的门。
   迎出的是一张温雅的笑脸。
   他就是在中国画、书法领域提倡“国学涵养是衡量艺术家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被美术界关注的青年艺术家汪为新。


                                                                                     http://bbs.china-shufa.com/images/Beijing2008/attachimg.gif 《都市隐者汪为新》 
 
                       青年艺术家  汪為新

    汪为新  又名止亭,江西永新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独立撰稿人。出版有《当代画家个人专集"汪为新集》、《中国画当代名家作品选"汪为新》、《琅园无声"汪为新集》、《中国美术301970-2000重点画家"汪为新卷》、《汪为新书良宽自画像赞》、《半壁琅园"汪为新临帖选集》、《汪为新临弘一法师信札》等专集。


    与汪先生对坐,扑面而来是阵阵的清凉。
    如山泉流韵,如晓月拈风。。。。。。

                                                                                       

《都市隐者汪为新》 《都市隐者汪为新》
《都市隐者汪为新》



想来,这怡人的感觉是来自于他丰厚的学识和任凭红尘纷扰把笔擎墨坚持的本心吧。因为在这熙攘的尘世间有几人能止住浮躁而不沉,在那炫目地名利场上有谁能专心的去锻炼本身那?
我在一杯安静的清茶背后,仔细地阅读汪先生内心的声音。
   


先生出生在江西永新,由于父亲极喜书法他从小就跟从父亲临帖,临本是父亲写的《史晨》、《石门颂》和赵孟頫,那时因为要习字所以背过的象苏轼的《赤壁怀古》、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古代名篇汪先生至今熟记于心。汪先生的家里条件很不好,但父亲却始终坚持要儿子走上绘画这条路。



      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因为学的专业是工艺美术,汪先生曾经几度想退学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这源于在校期间大量阅读和临摹古人的同时汪先生也看了一些西方思想的书,象尼采、福柯、海德格尔、卡夫卡,从而使他坚定走上了中国绘画这条蜿蜒崎岖的艺术之旅。


  先生在《山中日记》一文中写到:一个人飘然地独处,你可以忘却尘间的闹,忘却人世间的恩怨无常是是非非,你毋须在意你身处哪座山,哪片树林,山风吹过来掀起你蓬草似的头发,你可以把自己膨胀成比青藤还邋遢比拜伦还贵族的俏儿,也不妨装个疯卖个傻,你再不必在意数日没刮胡子了,你尽可光着身体去沐浴那远远的树梢里透过来一束五色的光——管他是暖还是凉。


    在汪先生绘画中,常看到禽鸟寒鸭以白眼示人,我想它表达的不仅仅是孤傲的灵魂,更是汪先生的思想在现实世界的碰撞中对神圣高尚美好的憧憬。



   



      汪先生的绘画作品


    从画面构图上,汪先生采用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表象来表现内心紧密相关的温情。正所谓“冷眼看世界,温情待世间”在看似不合逻辑中达到灵肉的合一。
从中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只有纯净的灵魂才能具备的高贵的精神气质!

     唐人奕先生在评论汪先生的作品时称其为极等逸品,他说:因为他的心灵世界既不具有实在世界的物质负担,也不具有它烦琐的日杂和自然世界的纷扰,而是浓缩在笔墨之外的精神所在,通过他应心的媒介———宣纸或其他材质获得大自然中无限的机趣。

 
    李林先生在《入禅讽世两由之——水墨之作为“艺术心史”的汪为新文本》一文中也对汪先生有很高的评价:汪为新对创作的严肃态度及对传统水墨的忠诚,以至于到了宁愿使自己的作品有“心”、而甘愿“空”了自己的“心”的地步,也正因为他的不甘于当今文人画的暧昧沉沦,他才成为水墨的禅者和狂者。

   由此,使我想起汪先生在他的《今生读过的和想读的》一文中的一段话:我经常倚靠在我的书房里的四角椅上,到时,太阳可以斜斜地笼罩半个书房;因为我居五楼,楼下面的一切是能闻而不能视,能见的大约只有南窗桌前这缕到晌午得见的可以注射到我体中的阳光,也成了我阅读之所求和所弃、快适与弗悦的见证了,随同妻到时在里屋轻唤我的声响,如同我每天的起居节奏,日复一日。。。。。。


我想,正是汪先生在喧嚣的孤寂中坚持本心,以及独立于艺界外的纯粹精神和他寂静的心智,才使其达到了所寻求的更高的精神和艺术境界的慧智道路。

                            阿紫与汪先生合影




    与汪先生道别,太阳就要落到山的那边了。
    只身迈进黄昏的市井街巷,依旧是喧闹的人海车流。
    陡然明白
   对于都市隐者,其实一花尽妙就可坐依悠然了。。。。。。



汪先生作品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