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鉴

标签:
阎敬铭的故事教育 |
分类: 真人真事 |
阎敬铭的故事--棒槌鉴
阎大人为官清正廉明,律己极严,他刚直不阿,无视权贵,即就是对慈禧太后老佛爷,他也敢不买帐。议修颐和园时他拒不拨银,得罪了慈禧太后,时有“救时宰相”之赞誉。但他对普通老百姓却平等相待,从不摆官架子。他力除官场陋习,训导部属同僚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民间流传着阎大人做巡抚时的一则故事。
一天阎大人微服出城访问民间疾苦。他站在坡头高处极目远眺,看到遍地庄稼绿油油的,麦浪滚滚,菜花艳黄,又是一个丰收年。阎大人心情特别愉悦。正在这时,只见一位汉子推着独轮车上坡,汉子汗流浃背,低头弯腰,十分吃力,独轮车发出“咯吱吱”的艰难叫声。阎大人看到推车汉子的辛苦状忍不住急忙下坡来帮着汉子拉车。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将独轮车拉上了坡顶,推车汉大大的松了口气,非常感激这位素不相识的人帮了自己。推车汉子拍着阎敬铭的肩膀连声道谢:“多谢老哥帮忙,太谢谢老哥了!”推车汉子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嘿嘿嘿”的笑着站在一旁擦汗。阎大人听到这位推车汉子连声叫自己“老哥”,感受到久违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亲切。在官场几十年,官员们都互称“大人”,阎敬铭的耳朵里灌满了“大人” 两个字。其实这在官场是非常客套非常虚伪的,往往是当面称“大人”,背后是小人,哪儿有推车汉子这种人格平等的真诚和亲切。阎大人深受感动,精神为之一振,就和推车汉子攀谈起来,互通名姓,二人十分投缘。推车汉子呼阎大人叫阎老哥,阎大人就叫推车汉子为赵贤弟。原来推车汉子姓赵,走街串巷,靠卖棒槌为业,家中老母年迈,日子过的非常艰难。赵贤弟要送两柄棒槌酬谢阎老哥,阎大人急忙谢绝了。阎大人说:“和赵贤弟今日相识是人生的缘分,不必言谢。半个月后是 4月25日,那时你将每个棒槌用红纸包好,给老哥推一车来,老哥有用处哩。”阎大人把自己的住址说给了赵贤弟,二人才分了手。
再说阎大人为什么要约定4曰25日这天让赵贤弟送一车棒槌来呢?原来4曰25日这天,省城里要公审一桩棒槌案。案情是某衙门的属员私自下乡敲诈勒索百姓钱财,其实在官场这已经是屡见不鲜了的事了。问题是该属员途径河湾,见一女子正在洗衣,小女子长得十分美貌,她挽起袖子,玉臂挥舞着棒槌一上一下的在洗衣石上捶打衣物,发出阵阵悦耳的敲击声,既有节奏,再加上河湾群山的回应声,极富韵味,真可谓是一曲美妙的乐章。该属员越听越入迷。风景宜人的河湾,绿树青山倒映的溪水,飒爽英姿的少女倩影,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意境,只在画中有,该属员陶醉了。他想入非非,顿生歹念,便上前向小女子非礼。谁知小女子是个节烈之人,情急之下挥动棒槌自卫,一棒槌打在了该属员的脑壳上,当场毙命。小女子摊上了人命官司。这本是官场丑闻,有人主张歪曲事实,遮盖了案。而百姓知道此案后沸沸扬扬,都瞪着两眼看此案怎样发落。阎大人知道此案后非常气愤,决定公开审理,一平民怨,二可教育下属官员。阎大人亲自出庭督审,主审官不敢枉法,小女子当场无罪释放,将做为凶器的棒槌也发还给了小女子。小女子高举着棒槌出了公堂,众百姓才松了口气,都夸这一案官司审得好。
案结了,阎大人将众官员留下训话。众官员集齐大厅,阎大人却一言不发,大家不知何故。有人探问究竟,阎大人说:“诸位大人且耐心等待片时,本官的赵贤弟还没到呢。”又过了一会儿,门上家人来报,说有一推车莽汉子十分无礼,竟直呼老爷名讳,说要见阎老哥哩,不知该如何发落。阎大人听了,知道是赵贤弟送棒槌来了,吩咐家人打开中门迎接。众官员见势,不敢怠慢,纷纷尾随阎大人出迎。推车汉子哪儿见过这么隆重的礼遇,非常惊慌,再一细看,原来自己的阎老哥竟是个大官。推车汉子更加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手忙脚乱的推着车子,阎大人急忙紧步上前,拉着推车汉子的手亲热的说:“赵贤弟到了,老哥正等着你哩。”阎大人帮着赵贤弟推车,众官员见状一齐动手将车子推到大厅中央。阎大人请赵贤弟坐了上首客位,众官员十分不解阎大人的举动也不知独轮车上装的何物。只见阎大人从车上拿起一包红纸绽开来,原来是一柄枣木棒槌。阎大人高高的举起棒槌说:“本官的赵贤弟以叫卖棒槌为业,今天请赵贤弟给诸位大人讲讲这棒槌是干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