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情绪、多一些悲悯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翟春阳
很多网友对药案都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药家鑫说得对啊,农村人确实难缠!”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话不能乱说,为什么不能乱说?倒不是这样的话说出来涉嫌对农民兄弟的歧视,而是这样的话不符合事实。表面上看是张家确实难缠,但再深一层看呢?就会看到张家难缠的背后有一只手在活动——这个人叫张显,就是那个在药家鑫案中代理张妙家属一方的律师。从张显代理张妙家属诉讼的那一刻起,张家就已成了张显手里的一杆枪,指哪打哪;当初指使张家拒绝药家赔偿、赠与的是他,如今唆使张家出尔反尔打上药家之门的可能还是他。
目前张显正面临药家鑫父亲药庆卫提起的名誉权诉讼,张显此举可能意在制造纷争,以达到转移视线、干扰司法的目的。但在人们如此指责张显把张妙一家当枪使的时候,想没想过一个问题:被张显拿来当枪使的,难道只有张妙的家人吗?想想当时的媒体、当时的舆论,还有社会大众,在张显的鼓动下,对药家鑫可说是人人喊杀;当我们现在嘲笑张妙一家被张显当枪使的时候,人们是不是先嘲笑一下自己呢?
当时有法学家提出质疑:“我们当然可以依法判决一个人死刑,但是可否不要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处死我们的同类?”他的质疑最终被“狂欢”淹没。那么我们现在要问一问自己:当时可也曾一起狂欢?
张显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用煽动仇恨的方式把一桩刑事案件异化为阶级仇杀,制造对立,撕裂社会,其所作所为实乃斯文之耻。但我们还是要反思,张显煽动仇恨,为什么这么容易得逞——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多数人的灵魂深处还埋藏着“仇恨”的种子,一点就着?
我们是不是还没有学会宽容、学会悲悯,还没有学会哪怕对一个坏人、对一个罪人的生命给予同情呢?我这么说不是翻旧账,我也认为药家鑫死有余辜,我想说的是,如果社会少一些情绪、多一些悲悯,那么至少对于死刑的判决,可以判得不那么坚决、执行得不那么迅速,可以给社会给司法多一些思考的空间,那么即使没有废除死刑,也能少一些冤案、少一些追悔莫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