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选自《坛经》第一 行由品(10)
明回至岭下,谓趁众曰:“向陟崔嵬,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趁众人咸以为然。惠明后改道明,避师上字。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余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
"但吃肉边菜。"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於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谓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
"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於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於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
作礼而退。
译文
惠明又回到山下,对那些追赶惠能的人说:“我已经登上山顶了,没有发现惠能的踪迹,应该到别的路上去找他!”那些追赶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惠明后来改名叫道明,是为了避讳惠能的法号。
惠能后来到达曹溪,又被坏人追赶搜寻,于是避难于四会这个地方,迫不得已,混迹于猎人队伍中,这样一共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在这段时间里,惠能时常根据猎人的根器利钝,向他们宣说佛法。猎人们经常让他看守捕捉鸟兽之网,而每当看见有生命飞禽走兽落入网中,惠能就把它们全部放跑。每到吃饭的时候惠能总是把青菜放到肉锅里煮,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惠能就回答:“我只吃肉锅里的蔬菜,不吃肉!”
有一天,惠能心想:“现在应该出来弘扬佛法了,不能永远这样隐身埋名。”于是惠能辞别猎人们,来到广州法性寺。当时正好碰上印宗法师在那里宣讲《涅磐经》。忽然风吹得旗幡飘动起来,引起了两位僧人的议论。一位僧人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位僧人说:“是旗幡在动。”俩人就这样一直争论不休。惠能听到议论,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诸位的心在动。”大家听了惠能的话,都感到非常诧异。
印宗法师迎请惠能坐上座,并请教一些深奥难理解的佛法义理,只见惠能讲得明白通畅,理路明晰,而不受佛经字面的束缚,便说:“您一定不是平常之人,我早已听说黄梅五祖弘忍的衣法传到了南方,莫非您就是那位传承衣法的人?”惠能说:“这我可不敢当。”印宗大师马上恭敬地向惠能顶礼,并请求惠能将五祖传给他的衣钵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印宗法师又问:“五祖弘忍大师把衣钵托付于您时,有什么指示和传授?”惠能说:“并没有什么指示和传授,宗门是直指人心的大乘心法,只论见不见本性,而不谈论通过禅定来达到解脱的义理。”印宗法师问:“为什么不谈论禅定,解脱之道呢?”惠能说:“因为所谓的休禅习定,解脱,这些都是有相对立的二法”,这就不是最上乘之佛法。佛法是没有事物和现象的两重划分而彼此不同的思想的,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法师又问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呢?”惠能说:“法师您宣讲的《涅磐经》,应该知道佛的本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高贵德王菩萨请问佛:有些人犯了杀生,盗窃,邪淫,撒谎的四重禁,犯了杀父亲,杀母亲,杀害阿罗汉,分裂僧团和伤害佛身体的五逆罪,还有那些不信佛法,不做任何善事而光做坏事的一阐提人,这些人是否就此断绝了善根佛性呢?”佛回答:“善根有两种,一种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人人皆有的如来智慧德相,另一种是转瞬即变异的,所以佛性是不断绝的,这就是不二法门。”再推而广之,世间相一种是善,一种是不善,而佛性超越善与不善之范畴,这就是不二法门。因为事相固然有别,然而本性并无二致。甚至连五蕴及十八界,在凡夫俗子眼里是有区别相在,然而解悟佛性之人则能够了达诸法实相而知道它们的本性并无差别。这种没有区别,平等不二的本性,就是佛性。”
“惠能在黄梅东山五祖弘忍大师那里获得佛法,受尽辛苦磨难,生命也如游丝般朝不夕保。现在能够与韦刺史,诸位官员,诸位男女僧众,道人,善男信女一同聚会于此地,这无非是累劫所修来的缘分,而且也是宿昔供养诸佛,同修公德善事,才能听闻到上面所说的顿教法门和得法的因缘。这顿教法门都是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并不是我惠能无师自通。如果愿意听闻祖师之教义,自己先要内心清静,听闻了历代祖师的教义之后,要自觉除去迷妄,就如同达到历代祖师的悟境。”大家听了惠能所宣讲的佛法,都十分高兴,恭敬地顶礼而退。
解读
心无生灭,念无起伏,即是涅槃正路。心执于风幡之动,心被物转,何论涅槃正定,心不生禅定之念,即是定。起心动念,即是妄。即不是无念之正念,即不是佛法。真如佛性不生二念,即如来佛性。起心即是二,有二即非真。佛法是不二之法。经文由佛性智慧生,经是二法,自性真如是不二之法,亦即妙法。妙法无边,圆融无碍,周遍法界。经文定义是为二法,佛性本一,迷悟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无常与不常之念,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是本善,二者是念善。佛性本无善与不善之念,是名不二。蕴物与意识界是由心生。凡夫存分别见,见为二,悟者佛性本一,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惠能倒驾慈航船,历代佛圣步艰难。
古今多少修行士,苦口婆心渡群贤。
释迦雪山坐六载,达摩面壁熊耳山。
英雄杰士有志胆,修心炼性铁石坚。
只要真诚苦修炼,凡夫俗子立超凡。
明理明心法性圆,求佛保佑性难圆。
真金黄铜智慧辨,一劫人身万劫难。
真佛不宣奇特术,平坦直心了万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