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时师度 悟了自度

选自《坛经》第一 行由品(8)
祖复曰:
"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松汝,祖相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
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曰:"合是吾渡汝。"
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祖云:"如是!
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译文
五祖又说:“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刚来到东土,东土大多是些小乘的理念,而对于达摩的大乘禅法。没有人能够相信,所以才用袈裟作为真传的信物,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对于佛法则是心传心,让众生各自体悟自性本心,各自体悟诸法实相。自古以来,前佛后佛,都是这样密传自性本体,而一代代祖师所密付的也只是人人所固有的自性本心。这袈裟是争端的根源,传到你这一代就不要再传了。若再传法衣,生命相当危险。你立即离开这里,恐怕有人会加害于你。”
惠能说:“我要往哪去呢?”五祖说:“遇到有‘怀’字的地方,就会停止;遇到有‘会’字的地方,则应隐藏起来,以免有人加害于你。” 惠能在三更领受了所传的衣钵,问道:“我惠能本来是岭南人,平素不熟悉这里的山路,要怎么走才能出山到达江口呢?”五祖说:“你不必担忧,我会亲自送你。”五祖送惠能到九江驿站,然后让惠能上船,并亲自摇橹。惠能说:“师父请坐吧,应该是由弟子摇橹才是。”五祖说:“我是师父,应该由我度你呀!”惠能说:“弟子未悟道时,是师父度我到不生不灭的彼岸;弟子一旦顿悟以后,自性不离本心,就该自己度了。”度的名称虽然是一样的,但用处却不一样。惠能生长在偏远之地,语音也不标准,承蒙师父您传授佛法,如今已经开悟,这当然就应该自己修行来度自己了!”五祖说:“你说的很对,说的很对。日后宗门的一派法脉,要靠你来发扬光大。你离开三年之后,我才会圆寂。现在好好的去吧!尽量持法向南方走,不要急于出来宏法,因为禅宗顿教法门不是一时就能兴盛起来的。”
解读
机缘成熟,天赶地催,人缘巧凑叫做合。合能生和,志同道合,谓中和。合而不同智,不生和。五祖六祖同为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智同觉同,法必相同。五祖传宗谓之度,法在圣传修在已。德由人积命由天。迷时师度悟,觉悟心自度,自性自度觉为师,执迷不悟,强渡戒为师,无师无戒心无度。万法由心生,心达无生无灭复真如。无一妙法可说,无师无戒,法本无生,了然无度。
心是舵手法是船,识自本心船不偏。
未曾度人光度已,人海航行有风险。
生死离别是大浪,忧郁悲伤易翻船。
佛传明心见性法,心无挂碍超尘凡。
红尘纵有千般景,苦乐人生弹指间。
富贵贫穷自然理,依着自心无贫寒。
大彻大悟心脱苦,惠能直心启后贤。
正宗邪宗自心悟,妙明真心即是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