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诵偈

选自《坛经》第一 行由品(5)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问,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於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译文
五祖早已知道,神秀尚未进入顿教法门,也还未真正明心见性。天亮了,五组叫人请卢珍供奉来,在南边走廊的墙壁上彩绘图像,忽然见到神秀写的偈语。于是抱歉地对卢供奉说:“
卢供奉,你不用画了,麻烦你远道而来。《金刚经》说过:“凡是一切有形体相状的事物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它们依着姻缘的假合而有,并无永恒不变的实体。暂且保留这首偈语,让门人诵读,修持。倘若能按此偈来修持,可以避免堕入三恶道,依此偈来修,将会获得大的利生益世的功德。
”于是吩咐门徒焚香礼敬此偈,都来持诵,这样就能够见自本性。门徒们持诵偈语之后,都赞叹不已!
五祖三更叫神秀来到法堂,并问道:“这首偈语是你作的吗?”神秀说:“
确实是弟子神秀所作,但我不敢妄求传承师父的衣钵,只望师父已慈悲为怀,看看弟子是否有般若智慧,是否对佛法有些悟性?”无祖说:“你所作的这首偈语,还没能见自本性,只是到了门外,未入门内。凭你偈语中的见解,要想求得无上的觉悟,肯定是达不到的。那无上的觉悟,应是在当下立即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明白这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并且在任何时候,无论前念,今念,后念,念念都能了然自见。由自性所流露出来的诸法,也都是圆融而无所滞碍。自性本心即真,由体上所流露出来的万法也无一不真了;那一切诸法的境界,自然也能处处通达而无所滞碍了。这如如不动的本心,才是真实不动的。如果能够证得了这种认识,就是得到了无上觉性呀!你暂且回去,再思考一两天,另外重新作一偈,拿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入了门,也就是见到了本源自性,我就将衣钵佛法传给你。
神秀行礼后退出,又过了几天,还是未能作出另一首偈颂,心中恍恍惚惚,神思不安,犹如做梦一般,行走坐立,总是闷闷不乐。
解读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五祖命弟子以真如本性为题作偈,偈语就是四句一首的诗词。自性真如就是法身佛,何曾有树?妙明本心就是菩提自性,空寂无物,何生明镜台?真空纯至静之佛性本自清静,无物无体,何用指拭?法身无物无体空寂,尘落何处?神秀不识真如自性,被诸缘法相所转。因此离心念相,失本求末,苦死无成。
神秀黄梅一大贤,知识渊博心不凡。
秀与惠能相对照,能不识字真佛宣。
佛留文字后人路,按路而行法不偏。
念佛诵经求往生,妄想接引升西天。
"金刚""心经""坛经"理,三经没把此理宣。
要用三经来对照,佛声佛相皆是幻。
作佛相背释迦理,不听观音"心经"言。
如此作佛叛释迦,这样学佛谤观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