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选自《坛经》第一 行由品(4)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变相,及五祖血图,流传供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於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译文
五祖的法堂前面,
有三道走廊,本来打算请宫廷画师供奉卢珍在墙上画
<楞伽经变相图>,
以及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五祖弘忍禅师一脉传承之世系图,以期流传给后代门徒, 作为礼拜供养之用。
神秀的偈子已经作好, 几次想面呈给师父五祖, 然而每当走到法堂前,心中总是恍恍惚惚, 甚至浑身流汗,
无法呈交上去。这种情况前后过了四天, 共有十三次,
想面呈偈语都没成。
神秀忽而想到:“不如将偈语写在走廊的墙壁上,
让师父亲自己去看。
如果师父说这首偈作得好,
我就出来参拜。并告诉师父这是我神秀所作, 如果师父说这首偈不行, 尚未到家,
那真是枉费我多年来在山中的修行, 受人参拜,更不用说明心见性修成佛道了。”当夜三更, 神秀不让人知晓, 自己执灯,
在南边走廊的墙壁上写下偈语,表明自己对佛性的见解。
偈语如下:“
我的身体就象是一颗菩提树, 而我的心犹如一面明镜台, 我要时时勤加拂拭,
才不致让它沾染上尘埃。”
神秀写完偈语后, 就回到房里, 大家都不知道。神秀又想道:“五祖如果明天见到这首偈语, 而生欢喜心, 那就是我与五祖的一派法脉有缘,
如果说这首偈语不行, 还未到火候, 那就是我还未明心见性, 被妄念烦恼所蒙, 而且前世带来的业障深重, 不该传呈五祖的一派法脉,
五祖的圣意实在很难猜测啊!”神秀在房中就这样思来想去, 坐卧不宁,
直到五更天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