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苦想为作偈
选自《坛经》第一行由品(3)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设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须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待法。大难大难!”
注解:
五祖一天召唤所有弟子一齐来说:“我对你们讲过,凡俗世人总以为,生死一事,事关重大,而你们这些人终日只是祈求世间的有漏福德果报,而不去寻求脱离六道轮回之生死苦海。如果你们人人本来所具有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碍所迷障而不觉知,那么即使广造福田,又怎么能够拯救自己于生死轮回之苦呢?你们各自回去,自省关照自己的般若智慧,而因本心所流露的智慧之觉性,各自作一首偈语,拿来让我看。如果有谁能够了悟自性本心的大意,我就将衣钵教法传授给他,而成为禅宗东门的第六代祖师。你们赶快回去,不得拖延停滞!用思量分别之心去揣测自性本心,那是没有用处的,真正能见性之人,言语的当下就须顿见,像这样的人,即使是挥刀上战场的紧迫之际,也一样能够自见本性。”
大家听了五祖的吩咐之后,退入后堂而相互议论说:“我们不必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刻意去作偈颂,来呈奉给师父了,那样做是毫无用处的。因为神秀上座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五祖的衣钵一定会传给他。我们如果轻率作偈颂,也是徒劳无功,枉费心力的。”其他僧人听到这种议论,也都打消了的作偈颂的念头。并且都说:“我们以后还是仰仗神秀师吧!何必自找麻烦去作偈颂呢?”
神秀心里想道:“众人都不作偈语奉呈给师父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教授师的缘故。我必须作首偈语奉呈给师父。如果我不呈奉偈颂的话,师父又如何知道我对本性的见解是深还是浅呢?我上呈偈颂的本意,如果把持着求佛法的心态,那就是好的,如果只是为了获得第六祖师的位置,那就是用心险恶了,这与那些想夺取圣人位置的凡夫俗子,有何差别呢?然而如果我始终不作偈颂上呈给师父,那将永远得不到师父的一派法脉。这实在令人难以抉择呀!真是太难了!太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