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希望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希望的是什么

(2008-07-02 18:22:04)
标签:

宗教

表层

佛性

一念

胡丁尼

宇宙

教育

分类: 高人开示

 

 

我不希望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希望的是什么

 

--觉真长老北京大学开示

转自释宽见的博文

 

我不希望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希望的是什么

 

 

   我不希望的是迷茫,困惑,朦喳喳。我应该希望的是找到自己的“心”。

心的学问,就是佛教的全部学问。

我先说个故事吧:

     著名魔术大师胡丁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短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有一次失手。有一次,他宣布,他要在60分钟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一件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偷看。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这位伟大的胡丁尼挑战。他们打制了一个特制的铁门,配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丁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丁尼接受了挑战,穿上特制衣服,走进那铁门。“锁”上了。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去,不看他如何工作。结果,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胡丁尼始终听不到这把锁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挨着门坐了下去,门却顺势自动开了。原来,门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一个挂件而已。

      门上没有锁,他怎么打开呢?但胡丁尼心中的门却锁上了。当你打开一扇“门”之前,请先把心锁打开吧。

     胡丁尼心中的一把锁锁上了,所以,他永远打不开门上的锁了。我们有些朋友,在市场上爬摸滚打,他心中没有市场(人、服务、利益平等),当然,他也无法了解市场。

     心,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首先应该回答它不是什么?

     它不是肉团的心,心脏的心。肉团心,心脏,是主管血液循环的。心又不是人的大脑,大脑可以思维,但它受制于心灵,受心识的控制。大脑只能指挥身体的器官。人死了,大脑并未受损,但已不再发生任何作用了。可见大脑不是心。

     禅学家周中一先生就曾指出“一切有形之物,都不是心,只能是心的工具。”

     心,究竟是什么呢?

     心的显现,是“一念”,即“现前一念”。但这一念现前,现前一念,只是表层意识。用佛教语言,表层意识是习心。除了表层意识,人还有深层意识。这深层意识就是藏识,就是种子识,因为它积淀了过去诸生诸世中的业力,业习。而禅宗所要观的“心”,所要明的“心”,或者佛家所说的“心”,却是习心以外的、深藏在深层意识中的觉性,这才是我们的真心。

      这个“真心”,说明白一些,就是不属于表层意识,与表层意识无关,未受表层意识染污、干扰或规限的这才是深层的无意识。

     铃木大拙曾一再指出:这个“心”,这深层无意识,才是人的生命之内最深的本质。 

    人的意识遮羔了、遮挡住了自已的“无意识”,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无意识”才更有意义。

    人的意识,亦即表层意识,也叫显意识,这是一个具体的人、个体的人、现实的人的有限个体的存在。这一个存在,是受到名、色、时、空、人、我、一、多,等等相对的限制的,也即是人的局限性,人无法摆脱这些局限。但是,人还有另一个“我”,即无限的超个体的存在,这个存在,就不是表现为显意识,表现为表层的意识了。而是深层次的无意识,这才是“心”的存在。它是超个体的,是绝对的,是摆脱了名、色、时、空、人、我、一、多等等局限性的。这个存在,即不是黑格尔说的绝对精神,也不是圣奥古斯丁或阿奎那所说的上帝。它只能通过一个个的个体存在,才能体现出来(体悟出来)。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说,它是个体存在与超个体存在的统一物,两者不可分离、不可分割。佛家所讲的“空”,不是一无所有,“空”必须通过“有”才能显示,空离不开有,有又正存在于“空”之中。所以,个体的存在只有处于超个体的“空”之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的“人”。那才是一个“明心见性”(亦即“成佛”)的“真我”。超个体的存在,已不仅是“人”的本体(本然的、本真的自我,人的本源性,或人的原本性),而且是宇宙的本体,一种宇宙的终极存在。这个宇宙万有的终极存在与真如佛性,合为一体,就是佛教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法身。法身佛即是宇宙万有。宇宙万有又无不印证真如佛性,所以,这就是“心”,就是“宇宙无意识”,就是人的真正本源,本我,真我。

     讲到这里,大概可以说,这个“心”,这个“本心”,这个“真心”,也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自性”,“觉性”,“佛性”了。

    对于自已的“自性”,“佛性”,不是也不可能通过知识、知性的途径当作对象来把握的,而必须藉由非理性的“感受”,“觉知”或类似于直觉、直感、或情绪的灵感,使自身“领悟”自身。它不是去认识客观对象,这恰恰是对自身的认识,仅仅是在认识自我,认识自已的范围之内(这是一种内心体验,或叫“精神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何谓维持正法
后一篇:高贵的秘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