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我肃然起敬的菩提之心

(2008-06-28 00:00:00)
标签:

宗教

佛祖

报恩寺

菩提

六祖

泰国

情感

分类: 央措随笔

令我肃然起敬的菩提之心

 巴金央措

 

令我肃然起敬的菩提之心 

 

 人人皆有菩提之心,菩提之光恒常显现,只因障蔽深浅而渐次洞悉,以至令你肃然起敬,得大欢喜。当你还是幼稚顽童,涉世未深,红尘未陷,因此菩提之光常现大光明于自身。六祖曾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呢?”在此,想借助我从儿子那里得到的几点启示,以证明上述观点,喜与大家分享。

 儿子三岁那年,我们常驻泰国工作,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在泰国,佛教徒在总数六千万的人口中足足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因此我们所住的“曼谷花园”(公寓名称)坐落在一所中国的古寺附近,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所古寺的名字叫做 --- 普门报恩寺,我们常称这里叫做中国庙,传说那里现今供奉的一尊观音铜像乃是中国明朝时期所赠。

 2003年,全世界为之震惊的中国“非典事件”,在泰国同样令我们惊恐万分,特别让我担心的便是生活在北京的父母及亲朋好友。在那段日子里,大家每天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儿便是打开CCTV 1, 继续关注有关“非典”的动态。

 那时儿子上幼稚园,没有现在学习那么紧张,因此,每个周末我们带他购物,看电影或者逛公园儿也就成了当时的家常便饭。

 泰国地处热带,四季如春,游客们整天穿着鲜艳的夏装,恰似美丽的水鸟般谈笑风生地游弋在这似层相识的佛国里,实在令人心倾神驰。在随处可见的花香鸟语之衬托下,街道上弦歌不绝,其境绝异。可国难当头,自然令每个中国人心情不爽,心中想着亲人朋友的安危,即便是如此的娟秀美景也不能入我眼帘。无奈中看着儿子欢蹦乱跳的身影和那时时企求的眼神,真不知这个周末该带他到哪里去呢?似乎人们总是在危如累卵之时,才会想到佛、菩萨及诸位神明的护佑,对了,我们去普门报恩寺吧。自从来了泰国,各大知名寺庙已游览尽绝,却从未来过身边的这座古朴而清静的中国寺庙,想到这儿,便迫不及待地拉上儿子就走。还没等儿子问清楚去哪儿,普门报恩寺已是尽现眼前。于是匆匆呼悠儿子说:“来吧,来吧,脱掉小鞋子,和妈妈进去拜拜佛,这里也是“公园”呢,快来看,妈妈没骗你吧。”儿子眨了眨眼睛,高兴地把小鞋子一甩,象小鸟一样,从我手中脱手而飞......

 那天,寺庙里安静极了,一改往常游人熙熙攘攘的样子。儿子好像撒了欢儿的小狗儿,一通儿地胡蹦乱跳,以及大声喧闹,气得我没脾气,只好厉声制止,他才安静下来且笑迷迷地看着我吐了吐舌头。正在扫地的老和尚一直微笑地看着我们,让我们母子俩儿没有一丝身处异国的感觉。终于停息下来的儿子,似乎被那老和尚有所感动,大改之前的“胡作非为”,并且学那和尚的样子微笑地问我:“妈妈,下面我们做什么呀?”我不带好气儿地对他说,随你便!反正我是要拜佛的。”儿子学着我的样子点燃了三支香,竟然也跪在佛祖面前,振振有词地念个不停。看着他那可爱又好笑的样子,我也随之安静下来,进入了我的虔诚祈祷:“企求佛祖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企求佛祖保佑在北京的父母能够安全度过非典时期,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当我睁开眼睛,慢慢地从安静的冥想中恢复到现实中时,儿子已经再一次沉浸在追逐小鸟的欢乐当中了,看着他淘气的样子,我怎么也不能与他一同欢喜。沉重的心情使我脸上严肃的不能自己。这时,扫地的老和尚忽然走过来微笑地对我说:“孩子都是好动的,可是你并没有看见他拜佛时是多么的恭敬哟,你实在应该夸奖他呀!”我抓了抓头,立即点头称是。在告别了老和尚之后,儿子是欢欢喜喜地蹦跳着拉我的手回的家。

 吃晚饭的时候,加班归来的爸爸亲了亲儿子后问到:“今天儿子去哪儿了?有什么新发现吗?”我从厨房走出来,抖了抖围裙,生气地说“:哎哟,你可不知道,我们去中国庙了,你儿子都快淘死了,在寺庙里可是出了大风头了,来来,快告诉爸爸,你求佛都求了些什么?是不是求佛祖保佑你,不要再让妈妈打你屁股,求佛祖保佑你多给你些玩儿的时间,或是保佑你让爸爸妈妈买好多玩具给你呀?”儿子未加思索地大声儿回答爸爸说:“不是的爸爸,我没有求自己的东西,我只求了佛祖保佑全世界的人们都不得SARS(非典)!”我和老公对视了许久,高兴地说不出话来了。看着还在地上呜呜呜……玩儿着小汽车的儿子,我惭愧地差点儿把脑袋藏到地缝儿里。想起和尚说的那番话,还确实在理呢。那天成了我在非典时期最高兴的一天。从那儿以后,我再到寺庙中企求佛菩萨保佑时也就自然改变了说词,于是每每站在大殿之下的我常常这样默念:“求佛祖及菩萨保佑天下众生平平安安。”

 象这样发生在儿子身上的故事还不止这一件喱。有一次我把刚从朋友那里学到的 “玄门秘级”拿回家与大家讲解,当我讲到水与火的关系时,不免为此津津乐道,我得意地问大家说:“你们说说看,什么东西最硬,什么东西又是最软呢?”当没有一个人回答对时,我便说:“知道吗,火最硬,水最软呀,火能把最坚硬的东西溶化掉,它当然是最硬的了,而水却因甘愿欢喜于做任何形状而最软。”正当我得意之时,儿子摆弄着手里的游戏机,淡然而言:“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是什么意思呀?妈妈,你昨天刚刚教我的。”这下,可叫全家人来了个轰堂大笑,弄得我好个没有面子哟!”这个“臭儿子”,总是在关键时刻让妈妈目瞪口呆,自愧不如。     

 就此,我明白,要硬要软,皆在自心。梁启超曰:“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悟之境为真实。”就这样儿,儿子又一次教育和感动我。

随着年龄地增长,回国后的儿子已经上了小学三年级,有一天他在抄写书中词句时高兴地一边抄一边读了起来:“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象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开花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忽然儿子抬头问我:“妈妈,要是让你做大树,你选哪一种?”当时,我正在阅读《坛经》,看得不免有些“入境”,又忽听了儿子说什么“梧桐树”,因此错把它当成“菩提树”,于是大声应了他一句:“菩提树,菩提树!”儿子笑着说:“妈妈,你是不是想和佛祖靠得更近一些呀?”我答:“那又怎样?别捣乱了,你呢,你选什么?”儿子镇定地回答:“我选橡树,因为橡树耐寒守边疆,我要站在边疆,为人们挡风寒!”哎呀!又把我弄个哑口无言。我真想在那一刻请人为我们拍张照片,其场景一定是儿子握着心爱的奥运小铅笔在微笑地注视着我,而我却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的手里依然纂紧那本爱不释手的《坛经》。

 释迦牟尼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祖亦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孔子曰:“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呜呼哀哉!吾儿即为吾一师焉。

 菩提之心,人人皆有,渐次洞悉,必得大喜。真诚地感谢儿子的点化,并顶礼释迦牟尼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何谓舍财作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